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剪紙 >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浙江省剪紙文化,其中以浦江、縉雲、樂清、永康、桐廬等地最富特色,浙江剪紙題材豐富,層次分明,挺秀,細緻。其中,樂清剪紙最為出名。幾十種圖案交織在一起,層次豐富、主賓分明、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顯現出江南海濱特有的風神氣韻。與北方剪紙的粗獷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浙江民間剪紙源遠流長,但由於紙張不易儲存,已很難見到古代剪紙,筆者收藏幾張清末民初的戲曲剪紙及更早一些的薰譜,彌足珍貴。對當時的剪紙可略窺一斑。所幸歷史文獻中有不少記載剪紙的逸聞軼事,讓我們瞭解到更遠時代的剪紙藝術。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老百姓最重大的傳統節日,過年掛貼"過門箋"也是節日的標誌。"過門箋"是形似旌旗的小幡。宋、吳自牧《夢樑錄》描寫宋杭州立春時錄:街市以花裝欄,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勝,各相獻遺於貴家宅舍,示豐年之兆。其實這一風俗至遲也在唐代就開始盛行,唐代詩人韋莊《春盤》寫道:"雪圃乍開紅果甲,彩幡新剪綠陽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貼繡楣。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名元宵燈會,確定元夕燃燈併成風俗,始於唐代。歷代沿襲蔚然成風。民間剪紙廣泛應用到元宵燈會,大概是宋代。《武林舊事》記載:"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當時著名的燈品有:鏤刻金箔魚形燈;用皮影手法制的羊皮燈,用五色紙和菩提樹葉作成的走馬燈(影燈)紙燈中最引人興味的是婦女剪紙紮成的花燈。明人因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還錄有瞿宗吉描寫杭州一帶正月十五元宵燈節的十五首小詩,其中一首寫道:"香袋交垂八尺高,紅燈影裡見絲毫。旁人總道工夫巧,一月香閨弄剪刀。"  《武林舊事》元夕條雲:或戲於小樓,以人為"大影戲",兒童相呼,終夕不絕。這裡的"大影戲"其實是皮影戲,只不過當時剪刻皮影的材料除了皮革以外,還有紙片。南宋《都城紀勝》記載: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後以彩色裝皮為之。說起皮影,它與剪紙還有深厚的淵源關係。晉、幹寶《搜神記》有剪紙為人的故事:漢武帝(劉徹)時,幸李夫人,夫人卒後,帝思念不已。方士齊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帳,明燈燭,而令帝居他帳,遙望之,見美女居帳中,如李夫人狀;環屋坐而步,又不得就視,帝愈益悲慼。李少翁為漢武帝剪李夫人象,栩栩如生。漢武帝為此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據說剪紙和皮影均可溯源到此。漢代,造紙之初,紙質粗糙,尚不能用來剪刻人物,這裡的紙也許是某種絲織品,即縑帛一類的薄片。在宋代 ,製作皮影有用皮革也有用厚紙的,皮影與剪紙同出一源。它們之間的密接關係就更加清楚了。天籟閣是明代秀水(今浙江嘉興)書法名畫收藏家項元汴藏圖籍書畫的地方。所藏宋人畫冊中也有兒童表演皮影的情形。南宋詩人范成大在《燈市行》一詩中寫到:"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春前蠟天后好晴,已作街頭作燈市。疊玉千絲類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雖然寫的是蘇州,但用來形容當時的杭州燈會也非常貼切。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2張
  元代《大德樂清縣誌》在描寫樂清民間元宵佳節的情景時,寫到:"里社笙歌達旦,通衢剪綵,與眾共賞,為民同樂。"足見樂清剪紙,在700多年前就已經盛況空前了。  到了明代,花燈剪紙已相當繁榮。章銓《吳興舊聞補》記載:"沈羽宸,長興(在浙江省)人,寄居青鎮,善畫,裝夾紗燈尤精緻,其人物花鳥,俱有飛動之勢。"這種夾紗燈用剡紙可成花竹鳥禽之狀,接著暈染輕煙濃霧,再熔蠟塗染,繼之用輕綃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映燈則恍在霧中。 端午節是民間祛災除病的節日,《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以禳毒氣。"到宋代,不僅掛艾人,又興起將天師(東漢天師道的創始人張道陵)掛在門戶或插在頭鬢的風俗。吳自牧《夢樑錄》記載:"杭都風俗,自初一至端午日,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天師騎艾虎祛除毒氣、毒蟲的風俗直接派生出門額懸貼剪紙艾虎或簪戴剪綵艾虎的習俗。  重陽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民間有登高賞秋,飲菊花酒、佩茱萸、食重陽糕等風俗。重陽糕上往往要插上應節之物--小三角旗,有木版印刷的,也有剪紙的。江南一帶還要舉辦登高廟會,人們用紙紮成九層高的樓閣,樓閣的欄杆、屏風、門窗、牆壁均用細紋剪紙裝飾。這些風俗至今江浙一帶仍可看到。 在《夢樑錄》中還記載有關婚禮上剪刻喜花點綴禮物。壽禮上以剪紙花樣貼於壽桃,益增其甜蜜以及臨安夜市賣異色影花扇(剪紙扇)的故事。說到剪紙扇不能不提到浙江硤石、嘉興一帶流傳的"彩畫刻紙傘",與"剪紙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到"鏃刻"紋樣於宣紙上,以上下兩張宣紙將此刻紙夾在中間,託裱為一張,稱為"夾刻紙"。扇與傘及燈綵往往用"夾刻紙"製作。1965年,江蘇江陰縣出土了一件明代"夾刻紙"扇面。上下層是綿紙,中間夾刻的是《梅鵲報春圖》,上下有纏枝紋樣,扇面塗以飾之,呈淺棕色,灑金點點,清晰可見,成為稀世之珍。  值得一提的是,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在南宋的行都臨安(今杭州)商業非常發達,許多小工藝應運而生,當時出現了專門從事剪紙的行業,被視為"小經濟",指小本經營。有"剪字"、"剪鏃花樣"、 "鏃影戲"等。《嚴州建德縣誌》還記載了有名有姓的擅長剪紙的名手,"林文耀,字綱齋,幼即工書,中年失明,乃剪紙為字,勢飛動若龍蛇,點畫不差毫髮。室人裝裱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林剪'。"  以上零碎資料可看見,浙江剪紙至遲在唐代就已出現,宋代始盛,元代已很發達,明清愈益精緻。

分佈:

浙江剪紙主要分佈在浦江、縉雲、樂清、永康、桐廬、象山、玉環、平陽、仙居、臨海、瑞安、磐安、東陽、遂昌等地。其中尤以浦江、縉雲、樂清、永康、桐廬等地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試例舉之:  浙江剪紙要數樂清剪紙最為著名。樂清地處浙東沿海,是全國著名風景名勝雁蕩山所在地,自古手工業生產就很發達,"黃楊木雕"、"繡簾"、"嵌漆器"等聞名於世、暢銷國內外,樂清民間剪紙,歷史悠久,工藝精湛,700多年前,剪紙已很興盛,樂清剪紙與"龍船燈"有著密切的聯絡。"龍船燈"是樂清一中特異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它是節日期間用以祛凶納吉的,每逢新春佳節,雁蕩山下方圓數百里內,村村鎮鎮都紮起龍船燈,體長約三米,分日龍、夜龍、活動首飾龍三種,象徵著生命和力量。龍船燈的造型別致,製作極為精巧,龍船上扎有七層至九層的樓閣、亭臺,樓閣的欄杆、屏風、門窗、牆壁全部用細紋紙張貼。當地人把這種細紋剪紙稱作"龍船花"。龍船花的圖案千變萬化,玲瓏剔透,瑰麗多姿,刻紙藝人能在四寸見方的白紙上刻出幾十種複雜的圖案,最多可達六、七十種,精微纖巧、細若髮絲,有正字形、人字形、喜字形、壽字形、菊花形、冰梅形、魚鱗形、龜背形、還有"田交田"、"勾之雲"、"空肚十"等等。幾十種圖案交織在一起,層次豐富、主賓分明、疏可走馬、密不容針。樂清剪紙以其挺秀、細緻的風格顯現出江南海濱特有的風神氣韻。與北方剪紙的粗獷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縉雲剪紙以戲曲為題材,精緻工整,在剪紙藝苑中獨樹一幟。《太白回番》、《麒麟送子》、《九世同居》、《雙玉球》、《感恩亭》《搖錢樹》等表現人間的悲喜,傳達樸素的審美。在刻畫人物上,往往只刻七分,注重動勢,脫形取神。衣褶以陰刻法處理,與背景的陽刻法恰成對比。刻畫出人物剪影般的動態。背景中直線與曲線互動穿插,如水紋、網格、盤長、祥雲、串錢、花瓣、藤蔓,它們是畫面的紙筋,戲劇場景中的亭、臺、樓、閣因此而不致孤立無依,更有烘托渲染祥和氣氛之功效。主體畫面的兩邊往往飾以邊花,內容大多為民間吉祥圖案。如:琴棋書畫、石榴蓮子、拂塵方勝、倒蝠蝴蝶等,不一而足。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孕育了別具特色的剪紙藝術。浦江剪紙歷史悠久, 元明之際就有記載,浦江文學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寫的《哀王御史》的詩中有"剪紙難招御史魂"之句。可見元明之際鄉間已有剪紙招魂的風俗。浦江剪紙工藝精巧、題材廣泛,生活情趣濃郁,圖案清新大方,多數取花鳥、草蟲、山水、亭榭、仙釋、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題材。形式上流行最廣泛的是窗花。每當春節,農村的姑娘媳婦便大顯身手,鮮紅的窗花把節日點綴得喜慶而熱烈。除春節外,結婚禮儀、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都要製作大量剪紙,有禮花、燈花、功德花等品類繁多。通過諧音和象徵手法,寄託勞動者的理想和願望。如剪金魚滿塘寓意金玉滿堂,剪棗、笙、桂花、蓮子比況早生貴子,剪瓶、鞍、戟、磬象徵平安吉慶,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則喻示福祿壽禧。按地方風俗,婦女出嫁都要製作"龍鳳呈祥"、"並蒂蓮荷"、"鴛鴦荷花"、"蓮生貴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紙覆蓋 在嫁妝禮品上帶到男方家中,俗稱"利市",這一風俗促成浦江婦女從小就開始剪紙藝術的訓練,產生了許多精美的民間剪紙作品。以亂彈為代表的浦江戲劇文化發達,戲劇為剪紙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產生了許多戲劇人物剪紙。如《對課》、《斷橋》、《孫悟空借扇》等,線條古樸,構圖巧妙、背景豐富、人物個性鮮明。浦江剪紙一般取染色土紙5-10張疊好覆以樣稿,用綿紙釘扎住,然後用特製鏤花剪,有裡而外依次剪出。創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貼上在另一張薄紙上,用松枝或油燈煙燻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復稿,又叫花樣。一張精彩的薰樣,一傳十,十傳百,會迅速流傳開來。解放以後,浦江剪紙注入新生活的內容,具有了新時代的氣息,大量剪紙在報刊上發表,也出版了剪紙作品集,1988年浦江選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紙的藝術魅力。《蕩湖船》、《聽琴》、《空城記》等收入《中國美術全集》。  永康剪紙數量之豐,不亞於浦江和縉雲,表現內容也與浦江和縉雲相似。戲曲故事、神話傳說、風土人情應有盡有。與浦江和縉雲的細膩、秀麗、抒情、疏朗相比,永康剪紙更顯得淳樸渾厚、大膽粗獷、雍容大度。從形式上看,它更注重外形的刻畫,給人印象強烈而整體。永康民間風俗也是婦女出嫁前要學會剪紙和繡花,新娘子的手藝越高,在夫家就越體面,想剪出一張好作品,首先要有好底稿,於是為了得到一張好的底稿,姑娘們往往託親告友,跑上幾十里路,求得底本後,放在油燈上薰,然後憑藉薰樣進行翻剪,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修改、選擇、淘汰,剪紙藝術日趨完美、生動、活潑、成熟。 位於富春江畔的桐廬,景色秀麗,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桐廬剪紙也烙上江南特有的靈氣,凝練概括、厚中見秀、玲瓏剔透、含蓄華麗。在桐廬鄉間,剪紙藝術早已有之,窗花、燈花、鞋花、衣飾花、喜花廣為流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剪紙的上述功能逐漸削弱,剪紙藝術也漸漸被人疏忽。桐廬文化部門認識到民間剪紙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一件瑰寶,建立了民間剪紙開發基地,開展藝術指導,培養創作骨幹,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扶持與利用的關係,形成了剪紙創作群體,有創作骨幹50多人,創作隊伍100多人。50餘件作品獲省級獎,多件作品獲全國獎。剪紙藝人還作為民間文化交流的使者,出訪國外。桐廬剪紙汲取了套色木刻、國畫渲染及民間美術的鬥色手法,創作出套色剪紙、染色剪紙和鬥色剪紙,豐富了傳統民間剪紙的表現方法,出新、出優、出人才、出作品,出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浙江民間剪紙創作的代表人物  李寶鳳,浙江縉雲河陽人,祖上是個大戶人家,姐妹幾個都會剪紙,一張紅紙一把鉸,不用刻也不用鑿,憑的是一手運剪如風的好把式,取材皆為戲曲故事,十分重視藝術表現,她剪人物,往往只剪七分,取其神似,她的剪紙從功用上已脫出了飾用、祭品、喜花、門箋等實際功能的窠臼,而具有純審美的效果,每當正月,她都要把自己精心剪出的作品貼上窗櫺,她把這個叫著"掛喜"。1994年,文化部組織了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展,李寶鳳的剪紙作品《麒麟送子》等11幅入選展覽。 胡家芝,1897年出生於浙江桐廬縣。父親胡傳泰是著名書法家。她16歲畢業於縣立第一女子學校,成績優異。她自小聰慧手巧,善刺繡、繪畫,更精於剪紙。鄉間民風純樸,每逢喜慶佳節,常邀請她製作各式燈綵,剪制各類禮花和喜花。是遠近聞名的剪紙能手,還被大家讚譽為"福星"。這段時間,她繼承了浙江民間剪紙藝術傳統,併發揚光大。  1952年遷居故都南京後,新時代的生活使她的剪紙賦予了新的內容和形式。五十年代的優秀作品有《百花齊放向太陽》、《祖國萬歲》等,受到了專家的肯定和群眾的喜受。被吸收為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1962年出席南京市第三次文代會。這個時期,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展覽,併入選"中國民間剪紙展覽"去波蘭展出。許多新作構思精巧,造型生動,代表作有《四合如意》、《鴛鴦戲荷》等。  八十年代,她的剪紙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度,創作出了《萬家更新》、《美滿民間》等一批精品。1989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胡家芝喜花剪紙集》,江蘇電化教育館攝製了《胡家芝剪紙藝術》錄影片。1990年參加"全國民間剪紙研究會",被聘為名譽理事。北京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了她的作品。又以民間美術家列入《中國美術年鑑》。  胡家芝的剪紙淳樸優美、喜氣洋溢,既有江南民間剪紙的特點,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為民間剪紙的推陳出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老人年逢百歲,又完成了大幅剪紙《百壽圖》,並舉辦這次"百歲老人胡家芝剪紙藝術展覽",以真誠的愛,繼續插向人間。 張候光,1930年生,浙江樂清人,中國剪紙學會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剪紙學會、省民間剪紙研究會副會長、溫州市美術家協會、樂清文聯顧問。  張候光先生從事藝術剪紙創作四十年,作品十分豐富。五十年代在朝花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湖北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先後出版過專集十餘冊,還出版過藝術剪紙年畫及單幅畫多幅,發行全國。 沈雷,1948年10月生於黃岩,祖籍寧波,畢業於杭州大學。現為台州市黃巖區文聯常務副主席、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副祕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常備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版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民間剪紙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台州市文聯委員、台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黃巖區政協常委。

浙江民間剪紙欣賞: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3張

《花田錯》又名《花田八錯》。劇寫劉太公之女月英偕丫環春蘭遊賞花田會,遇賣字書生卞濟,月英愛之,假書扇為名,約定二日差人來請。翌日,卞被人強邀而去,劉僕誤將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引至劉府,劉無奈以金錢酬謝,周不允,言三日內娶親。春蘭讓卞男扮女裝來繡樓議策,周搶親誤將卞搶走。劉太公狀告周通,周被傳訊,將卞交其妹玉樓照管,玉樓竟以身相托,並贈金使卞入京趕考。周復逼聚月英,時魯智深宿劉府,乃喬裝新娘代入洞房。洞房中,魯將周痛打。卞濟中狀元歸來,同娶劉、週二女完婚。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4張

《狸貓換太子》劇寫宋真宗時,李妃產子,劉妃生妒,與太監郭槐定計,以死狸貓換出皇子,命宮女寇珠拋入金水橋下淹死,寇不忍,求計於太監陳琳,陳將此子置於妝盒內,密送八賢王府撫養。劉妃又誣李妃產妖,真宗偏信將李妃貶入冷宮。劉為置李於死地又火燒冷宮,被陳琳冒死救出,流落民間。18年後,真宗死,李妃所生子繼位為仁宗,經包公辨冤,陳琳作證,仁宗方迎母回宮,斬郭槐,貶劉妃於冷宮。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5張

《太白醉酒》劇寫唐玄宗時,渤海國送來蠻文戰表,滿朝文武不識。賀知章薦李白識蠻表。玄宗乃授李白為翰林院學士,命李復表。李白平日不滿皇親國戚,趁此機會要楊國舅溶墨,高力士脫靴,玄宗允奏。李白洩盡悶氣,乃揮筆成表,蠻邦懾服。此劇又名《嚇蠻詩》、《太白回表》。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6張

《太平橋》劇寫五代,晉王李克用與樑王朱溫有宿怨。李巡視河南,朱邀李至汴梁赴宴,席間,朱溫託辭轉入內室。朱妻王鸞英,原系皇室之女,因恨朱溫謀篡,便將朱設伏謀害之事透知於李,李乘機逃走。朱溫聞之立斬鸞英,並率將追趕。李逃至太平橋,被埋伏於此的樑將卞應遂所傷,李敗走,幸遇李存孝送糧至,始得救。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7張

《唐伯虎點秋香》是民間最熟悉的題材,它描寫風流才子唐寅乘船追趕戀人秋香的情節。畫面結構十分飽滿,秋香在畫舫上均整美麗的圖案,構成畫面中心,襯出唐伯虎與秋香兩個主要人物。女主人公憑窗而坐,十分突出,使人首先看到她嫣然一笑的秀麗容顏。正是這一笑,使唐伯虎怦然心動,如呆似痴地站立船頭。民間藝術家還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環境,請看那彩雲追逐的一團明月,那飄溢著荷花馨香的月下清流,那岸旁微風輕拂的楊柳,那刻意雕琢的畫舫圖案,怎能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呢?或許其中也寄託了民間藝術家們對唐伯虎與秋香這對戀人的美好祝願吧!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8張

《西廂記》取材於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劇寫書生張珙於蒲東古剎普救寺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叛軍孫飛虎兵圍寺院欲奪鶯鶯,崔夫人口許能退兵者可情形鶯鶯配婚。張珙遂請來故友白馬將軍杜確解圍,打退了孫飛虎。崔夫人卻毀約,要張與鶯鶯兄妹相稱。丫環紅娘為二人傳遞詩簡,張珙跳牆夜會鶯鶯,遭鶯鶯責備。張憂憤成疾,紅娘引鶯鶯探病,倆人定情。崔夫人聞知,拷打紅娘,紅娘反責其失信。崔夫人無奈,只好約張珙中試後成婚。結尾一說張珙高中狀元,與鶯鶯團圓;一說張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為由,逐張珙。鶯鶯聞知,毅然違命與紅娘至草橋會張珙,連夜共赴蒲關。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9張

《雙獅圖》又名《舉鼎觀畫》。劇寫薛剛大鬧花燈後,逃往寒山,其家滿門抄斬。世友徐策以親生子換回猛子薛蛟,並將其哺養成人。18年後,薛蛟力舉雙獅,徐見蛟有勇力,將其領至薛祖先堂前,說明薛家被害原委,促蛟至寒山搬兵替薛家報仇。蛟憐徐策老邁,不思前行,徐曉以大義,蛟始拜別登程。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0張

《鐵弓緣》劇寫陳秀英與母在太原開茶館,惡少石文借喝茶為名,前來調戲,陳母持棒追之,匡忠上前勸解。事後陳母邀匡至茶館敘話,匡見牆上懸有鐵胎弓,動問情由,始知母女皆通武藝。匡一時興起,取弓拉開,陳母大為讚賞,秀英亦生愛慕之情。陳母遵亡夫遺言,向匡提親,匡忠允婚。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1張

《西廂記》取材於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劇寫書生張珙於蒲東古剎普救寺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叛軍孫飛虎兵圍寺院欲奪鶯鶯,崔夫人口許能退兵者可情形鶯鶯配婚。張珙遂請來故友白馬將軍杜確解圍,打退了孫飛虎。崔夫人卻毀約,要張與鶯鶯兄妹相稱。丫環紅娘為二人傳遞詩簡,張珙跳牆夜會鶯鶯,遭鶯鶯責備。張憂憤成疾,紅娘引鶯鶯探病,倆人定情。崔夫人聞知,拷打紅娘,紅娘反責其失信。崔夫人無奈,只好約張珙中試後成婚。結尾一說張珙高中狀元,與鶯鶯團圓;一說張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為由,逐張珙。鶯鶯聞知,毅然違命與紅娘至草橋會張珙,連夜共赴蒲關。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2張

《遊月宮》根據傳奇小說改編。劇寫道士羅公遠等用幻術請唐明皇於中秋同遊月宮,與嫦娥相會,嫦娥為明皇舞霓裳羽衣曲。其間,玉免為羅嘲弄,以至相鬥。后羿因嫦娥奔月曾為玉免所阻,亦前來助羅。太陰星君聞玉免與眾交戰,傳旨將玉免帶回發落。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3張

《搖錢樹》劇寫仙女張四姐下凡為家境貧寒的崔文瑞蓋樓房、種搖錢樹,並與之成婚。富豪王半城見此起了歹心,誣崔為盜,並勾結縣令將崔下於死牢。四姐殺王半城救夫出牢。包拯查此案,遭四姐毆打。宋王命楊文廣、呼延慶平妖,俱被四姐收入魂瓶。王帝遣悟空、哪吒亦不敵。後請來金母勸四姐迴天宮,並度崔母子成仙。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4張

《延安關》又名《雙陽公主》。劇寫宋仁宗時,狄青奉旨出國尋寶,為鄯善國雙陽公主所擒,招為附馬。公主助其將寶取得,而雙陽父母卻因此被害。狄青回京報功,因寶非真而發配廣南,時公主已生二子,因父母遭殺而恨狄青,不肯救之。後經張仁、李青二人以言相激,公主始發兵延安,將宋將楊宗保打敗。仁宗聞訊大驚,赦狄之罪,令其援救延安。狄向公主賠禮,二人和好。公主助狄戰敗郎天印、海飛雲,將真寶找回。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5張

《西廂記》取材於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劇寫書生張珙於蒲東古剎普救寺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叛軍孫飛虎兵圍寺院欲奪鶯鶯,崔夫人口許能退兵者可情形鶯鶯配婚。張珙遂請來故友白馬將軍杜確解圍,打退了孫飛虎。崔夫人卻毀約,要張與鶯鶯兄妹相稱。丫環紅娘為二人傳遞詩簡,張珙跳牆夜會鶯鶯,遭鶯鶯責備。張憂憤成疾,紅娘引鶯鶯探病,倆人定情。崔夫人聞知,拷打紅娘,紅娘反責其失信。崔夫人無奈,只好約張珙中試後成婚。結尾一說張珙高中狀元,與鶯鶯團圓;一說張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為由,逐張珙。鶯鶯聞知,毅然違命與紅娘至草橋會張珙,連夜共赴蒲關。

浙江民間剪紙簡介,浙江剪紙欣賞 第16張

《鴛鴦帶》又名《拉配郎》。劇寫錢塘書生李玉遠出遊學,在返家探母途中,遇皇帝選美,有女之家為逃避中選,多倉猝將女嫁人,甚至沿街拉青年男子配婚。李玉在一日之中先後被拉三次,經幾番波折,終與賣解女子張綵鳳結為夫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jianzhi/ljg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