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雕鐫 >

氣象萬千的“中國印”——談談篆刻藝術

氣象萬千的“中國印”——談談篆刻藝術

氣象萬千的“中國印”——談談篆刻藝術

自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採用獨特的中國古代印章形式設計完成並公佈於世,“中國印”這個名詞即享譽全球。“中國印”在中國古代特指篆刻、圖、押、印、印章、璽等,與詩、書、畫一同被譽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四絕”“四全”,是中國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中國印——篆刻,俗稱治印,是以刀代筆為主要表現手段、在印章上突出表現中國特有漢字——篆體書法美的造型藝術。直觀上看,篆刻印章的形式美就是把書法、章法、刀法加上氣韻完美有機地概括於區區方寸之間,是書法、繪畫與雕刻等藝術的縮寫,旨在表現活潑自然的情趣和氣韻生動的金石韻味,可稱為書法的姊妹藝術。篆刻與書法、繪畫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戰國以前,到秦朝、漢代作為信物的印章已普遍使用,為古代印章藝術發展史的高峰,被歷代篆刻家們所推崇並奉為典範。“印宗秦漢”即為此意。  篆刻起初是為了實用,是達官貴人權力的象徵及人們日常交往的憑信,後來由於歷代文人墨客的介入,元、明、清篆刻家的繼承與發展,逐漸使篆刻與書畫的發展相結合,篆刻同書畫相映成輝,因此,明清流派印為篆刻藝術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藝術高峰。在當今更是百花爭豔,大家、名流層出不窮,甘為“印奴”者大有人在,形勢之好,十分喜人。篆刻的自身藝術價值也在依附於書法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彰顯,逐漸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  然而篆刻曾一度被一些人譏為“雕蟲小技”,卻不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魯迅先生昔年即有“印理通於繪事”之說,潘天壽先生曾說“印章上所用之文字,以篆書為主,亦間用隸書。故治印學者,須先攻文字之學與篆、隸、楷、草之書寫;其次,須研習分朱布白與字型縱橫交錯之配置;其三,須熟習切勒鑿之功能。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無所滯礙;其四,須得印面上氣勢迂迴,神情之朴茂,風格之高華等,與書法、繪畫之原理原則全同……”  魯迅、潘天壽等先輩正是以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完美結合,有力地表現出既有豪放飄逸的書法氣勢,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有生動刀法雕刻特徵的篆刻藝術價值,所以說,它是一門“陽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我們學習篆刻如果不在印內印外廣泛汲取營養,是不能為之成功的。  古人有“精心作篆,大膽落刀,細心收拾”之說。篆刻家都把篆放在首位,素來篆佔十之七八,刻佔十之二三。所以,在學習篆刻時必須處理好書法與刻印的關係問題。  從篆刻藝術來說,大多主張用刀須如寫字用筆一樣,即所謂“執刀如執筆”“用刀似運筆”;再者,書法藝術講究“筆墨情趣”,篆刻藝術同樣追求“刀精石趣”之完美純熟,也就是說,篆刻表現的“刀味”“石趣”就如同書法上看到的“筆味”“情趣”一樣,其印面猶如紙畫,要使刀鋒得筆鋒之情趣,以達到運轉自如、沉著痛快,或古樸蒼勁,或秀麗多姿,或峭拔勁邁,或端莊典雅,或粗獷豪放,或婉約俏俊——既表現出鏗鏘刀痕,又不失書法之筆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diaojuan/3qp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