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雕鐫 >

中國印章簡介和雕刻印章篆刻工具介紹

中國印章簡介和雕刻印章篆刻工具介紹

中國印章簡介和雕刻印章篆刻工具介紹

“印者,信也。”從它問世起,就是作為一種憑證的工具。印章又別稱為記、圖書、寶、關防等。甲骨文、金文都曾有過“印”字。但古代使用印章,並不像我們現在那樣蘸上印色,捺在紙上。古時人們封存物體或遞送物件,如果單用繩子扎住,就難防被別人拆動,所以在繩結上封一塊泥,把印章蓋在泥塊上,別人就不能拆動它。這種封物的泥塊,叫“封泥”。這可說是古代印章的最主要用途。從秦始皇起,將皇帝之印稱為璽,臣下之印稱為印。將印章蘸上印色蓋在絹面或紙面,那是中世紀的事,直到南北朝時才開始通行。據考證,璽印大約始自東周,代代相承,未曾間斷,究其發展,可分4期:

1.散製作期:傳世的出土古璽印最早為戰國時代的製作,印體有大小、方圓、一二三層之分,頂端作小鼻紐者最多,印文有三晉、齊、楚等國古文,佈局疏朗,錯落有致。2.形制統一期:秦漢魏晉皆有統一印製,南北朝因之。皇帝專用玉質,稱璽,餘者用銅,稱印。這段時間之印章有大小、方圓等形式,印體日漸厚重,以鼻紐、龜紐居多。印文形式秦代刻陰文小篆,有界格,兩漢魏晉的入印篆書方圓俱備,被作為典範,稱為謬篆。此外有鳥蟲書及與其相類之文字,印文外加裝飾及有形印皆為東漢所常見。南北朝印章繼承魏晉之作,饒有古趣。3.發展變化期:隋唐以後印體增大,鼻紐變成小長方形把手,直至增高成上小下寬之柱形柄。官印文字皆作陽文,由細筆微曲之唐篆為九疊篆,還有以西晉文、蒙文、滿文和滿漢篆書合文入印者,印邊日漸增闊,佈局日趨豐滿,筆劃與空白日趨均勻。4.繼往開來期:明清私印以石料所作為多,有少量牙角竹木之作,取代了銅質印章。印文主要由書畫家親自提刀,或由治印家鐫刻,他們皆以秦漢六朝古印為宗,創造出個人風格,如明文彭,清浙徽派諸家,晚清趙之謙、吳昌碩都是名聲顯赫的大家,他們不僅為中國璽印的歷史寫下了燦爛的篇章,也對東方鄰國篆刻藝術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雕刻印章篆刻技法和工具介紹:[刻刀]

初學可備大小適中的一把,能備有大小不同的數種更好,除選購外,可用廢鋼銼、廢白鋼車刀改制。為防滑手須纏以紗繩。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圓,可??作處理印面的輔助工具。[印泥]

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產品為最好。如果無條件可用一般的辦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綿印泥)。印泥宜放瓷質印泥缸中,須常用牙質或塑料的印筋攪拌。[印床]

初學用印床便於動刀,但熟練者常不用印床,以便執石之手靈活轉動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製、金屬製多種,自制印床價廉實用。(?只要買一付元寶螺絲)。[筆墨硯刷]

筆一般以5、6號圭筆為宜。刷子可用舊棕絲自扎,也可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以鈐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殘剩的石屑。[印規]

幫助鈐印時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工用角尺,可自制。鈐印後印規暫不稱動,如鈐得不清晰,可將印章緊貼印規重複鈐印。[紙]

影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邊紙、毛太紙等,鈐印可用連史紙、薄宣紙。[砂紙鏡子]

磨印石開始可在廢砂紙、水泥地上磨,然後再用砂紙磨至細潔為度。(可備鐵砂、水砂粗細不同的兩種)小鏡子用來反照印文。[印筋]

攪拌印泥用,可用牙、骨製品,也可用舊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屬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diaojuan/j0k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