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流金歲月 >老習俗 >

歲時禮俗 冬至大如年

歲時禮俗 冬至大如年

歲時禮俗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也是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的白晝短,夜晚最長;民間以「冬節」、「長至節」、「亞節」、「長日」稱呼它。曆書記載:「鬥指戊,斯時隂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冬至一陽生

天文學家將圓天分為三百六十度,做為一年的分配,從二十四節氣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陽曆而論,這一天的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斜射的角度最大,而太陽由東偏南升起,當天的太陽高度最低只有四十八度,所以白天短,黑夜最長。

古人云:「冬至一陽生」指的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冬至過後,白日漸長,而黑夜漸短,所以在時序的轉進中,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而成為重要的節日,民間常以冬至的月令之前後,來佔測過年的天氣,如: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亦無霜。又說:「乾冬至溼過年」的說法。

大冬大如年

冬至是個悠久的節日,從《禮記》說:「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可見從周朝時,皇帝就已率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冬祭天了。此後,歷朝官家在冬至都有郊祭天之典禮,禮成後百官互賀冬節;所謂「千官賀長至,萬國拜含元。」可見冬至這天熱鬧的盛況。

冬至對皇帝文武百官來說可是忙碌的一天,而民間也有種種的賀節活動;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祈先祖。」這是北京汴京百姓過冬至的情景。

南宋過冬至也十分隆重,古籍記載:「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並如元正(元旦)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還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謂之(做節)情景像過年」。
明朝過冬至的情形則如《帝京景物略》所描述:「十一月冬至日,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

可見古人對冬至非常重視,過冬至就像過年一樣,祈家堂、福祠、灶陘,拜父母尊長,設家宴,親戚相慶賀,與元旦的禮俗相仿,所以有句話說:「冬至大如年」,而這不僅表現在習俗上,也表現在日常用語上,例如過年前一日叫「除夕」,而冬至的前一日也有名稱,叫做「小至」,而冬至當天則稱為「長至節」。

臺灣冬至吃湯圓

大體而言,每逢過冬至,北方多吃餃子,就像夏至吃麵一樣,已成固定習俗,所以有個說法叫:「冬至餛飩夏至麵。」至於南方則多吃糰子,也因此有句俗諺叫「冬至糰子、年節糕」。在臺灣,過冬至大都吃「冬至湯圓」。

臺灣過冬至也是很隆重的,在前一天晚上(稱小至)包湯圓的情景真是讓人回味,全家動大小圍在桌前搓湯圓。 糯米糰拿到圓的大竹篩上,按出幾塊巴掌大小,放到滾燙的水裡煮,煮熟後撈起來,和已搓揉成小塊的乾糯米搓揉成糰。接著她把一半糯米糰染成象徵金的紅色,一半染成象徵銀的白色。

另搓雞蛋大小的「圓仔母」金、銀各六粒,內包糖料、花生粉末等。然後捏一些動物:有雞、鴨、兔、狗、魚、蝦、瓜果各種造型,染著各種顏色很漂亮。按傳統說法,家有幼童則要捏出各種動物、瓜果等小玩意兒,討個吉利,俗稱「雞母狗仔」。

搓好了湯圓之後,先煮一些鹹或甜湯圓吃,吃了冬至的湯圓,大家又長了一歲,謂之添歲。俗諺說:「冬至圓一吃又各多一歲,冬至陰、遍地像黃金。」

第二天也就是冬至當天,一大早煮甜湯圓,(又稱清圓),用來祭拜神明、祖先。另外用一紅一白的冬至湯圓貼上在門扉、窗戶、桌椅等處,以感念上天賜予一家人的福氣。據說,這些冬節湯圓乾燥後弄給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suiyue/laoxisu/vrw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