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雕鐫 >

印章起源,古代印章的分類

印章起源,古代印章的分類

印章起源,古代印章的分類

畫印源流 中國印章起源何時?

中國印章起源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一般研究者認為大致在春秋戰國之交。這種說法過於保守,從目前存世的大量戰國時期古印章來看,其製作、使用已經相當成熟。若以1998年安陽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紋銅璽為現今所能證實的經考古發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印章的話,那麼,中國印章的歷史應在商以前。

與印章自身的發展相比,印章與書畫的聯姻則相對要晚得多,而這也影響到今日書畫家用印的實踐。紙張發明之前,人們以竹、木簡為書寫材料。印章施用的載體為封泥——蓋有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時期。約在公元3世紀到4世紀,隨著造紙技術的改善和推廣,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封泥的使用習慣也就不再流行。印章的施用,也逐漸由鈐於封泥轉換為蘸硃紅印泥鈐於紙上。紙張的普遍應用,不僅改變了印章的使用方式,也為印章與書畫藝術的結合創造了條件。

就目前所知,唐代書畫家尚未見有把自己的印章用在作品上以取信的做法。據《十國春秋》記載,前蜀茂州刺史許承傑“每修書題印,微有浸漬,輒命改換,書佐苦之”,這裡“題印”即蓋印、鈐印,與“題款”意義一樣。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前蜀時期已有人在書信來往中開始鈐印了。正是私印介入信函和公文,才使書畫款印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印章起源,古代印章的分類 第2張

1.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不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階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相想得志"、"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3.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

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後面還要介紹。

4.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5.將軍印

將軍印也是漢官印中的一種。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於臨時任命,而在倉促之間以刀在印面上刻鑿成的,所又稱"急就章"。將軍印風格獨特,天趣橫生,對後的藝術風格有很大影響。漢代的將軍用印,普通都不稱"印"而叫做"章",這是軍印的一大特點。

使用印章作為信物,在我國已有很長的歷史。可是,印章的使用究竟始於何時呢?因史無明證,後世遂產生種種猜測。

一、春秋戰國說。馬衡在其著作《談刻印》:“凡將齋金石叢稿》)中指出,鑑於《周禮》、《禮記》、《左傳》、《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古代典籍記載和出土的古印實物,認為印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他說:“稽之載籍,徵之實物,大抵皆周金,且為晚周之物,夏商無聞焉。”又云:“古印之起源,約當春秋戰國之世。 《周禮》雖有璽節之說,但其書絕非周公所作。春秋時始有璽書,至戰國時而盛行。”羅福頤《對印章的認識》一文,也持同樣觀點,流傳甚廣。

二、商代說。儘管元代吾丘衍《學古編》主張三代無印,但仍有許多文獻明載三代有印璽。唐朝杜佑《通典》說:“三代之制,人民皆以金玉為印。”明代甘暢《印章集說》引《逸周書》語“湯取天子之璽,置之於天子之坐”,進一步指出商代已有印璽。隨著地下文物的出土,黃睿《鄴中片羽》著錄了三方安陽殷墟出土的銅印,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徐中舒《殷代銅器足徵說兼論(鄴中片羽)》和於省吾《雙劍 古器物圖錄》等,都據此文物認為商代已出現銅質印璽。徐暢《商代璽印考證》,更提出夏末商初帝王有先行使用印璽的可能。如此看來,文獻與實物交相驗證,印章始於商代似無問題。

三、春秋說。沙孟海《印學史》,對那三方商代銅印作了一番研究後表示懷疑。他指出,那三方印璽有可能出自上層堆積,並說甲骨文中沒有“印”字,也沒有“璽”的初形“木”字,金文中有“印”字,但不是印章之印,而是“抑”的初文,他認為春秋時代始有印璽。

印章起源,古代印章的分類 第3張

融合發展——宋元

有宋一代重文輕武,在經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堪稱整個封建時代的最高峰。由於宋徽宗、宋高宗等皇帝兼書畫家的提倡,鑑藏印在文人士大夫中風靡一時,書畫款印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北宋時期使用書畫款印,目前可見最早的實物是歐陽修的《致端明侍讀書》,這件尺牘上鈐押“六一居士”印。歐陽修平時所用的“修”字印和“醉翁子孫其永保之”都是兼具收藏意義的印。《尚恩帖》中也有歐陽修的“六一居士”印。宋徽宗設立畫院,其本人也是詩書畫的踐行者,在自己的畫作和古書畫的簽名題記上都可見到其“御書”長方形印和葫蘆形印等款印。南宋吳琚的自書二帖中有白文“雲壑道人”印,《四清圖》捲上有楊無咎的朱文“草玄之裔”、“逃禪”,白文“楊無咎印”等。通過書畫家們的藝術實踐和推動,在北宋後期,印章已經成為書畫作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書畫作品上署款鈐印的格式,也已被當時文人們廣泛接受。但真正在書畫作品上大量使用款印,並且所用印章名目繁多的,當以米芾為先驅。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在政治上實行野蠻落後的等級制度,使得許多文人絕心仕途,轉而尋找新的心理寄託。而社會上“政統易於上,而道統則仍存於下”,於道如此,於藝亦然。相對寬鬆的文化環境有助於藝術傳統的一脈相承,詩書畫印的融合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首推趙孟頫、王冕。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多方面頗具才華,所使用的印章從篆寫文字到章法佈局皆出於自己的創作。其開創的圓朱文印章,以小篆入印,將優美清逸、線條婉轉而富於彈性的“玉箸篆”用於篆刻之中,因而印面神韻俱全,具有一種流動鮮活的文人印氣息,與其書畫作品相得益彰。趙孟頫對書畫用印的推廣應用,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與米芾一樣,關於趙孟頫能否自己刻印之事,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材料能夠證實。

中國使用石質印章的歷史久遠,早在印章的創制時期就有,從已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歷代都有。僅長沙一地,新中國成立後至70年代就發掘出土西漢時期滑石印44枚,還有少量的戰國時期的石質官私印。但是這些滑石印的用途都是陪葬所用。現藏故宮博物院的漢新莽時期的石質兩面印“洽平馬丞印”和“鞏縣徒丞印”是作為鑄印母範用的,這是石印的另一用途。但宋元之後文人蔘與刻治石質印章的性質就不同了。今天,我們可以從宋元有關文獻和文人篆刻家的史料中得到證實,宋代文人親自篆刻石質印章已是很普遍的事了。然而,以石入印、自篆自刻,有確切記載並可見到印痕施之於畫面流傳至今的,元代的畫家王冕是第一個。自宋元開始,石章在文人中成為普遍樂於採用的篆刻材料,使文人們不再處在篆刻的門檻之外,而是登堂入室,使文人篆刻集書篆、設計、奏刀鐫刻為一體。從此以後,印章藝術成為文人氣質、思想和審美趣味的直接體現,並真正成為詩、書、畫不可或缺的有機成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diaojuan/j0k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