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拓印 >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國文教科書》中有道理,有插圖,淺顯易懂

近年來興起民國老課本熱,網民把感觸深的頁面圖片發到網上,以饗世人,對比現今課本,讓人感慨萬分。

民國的小學課本講倫理,說審美,倡導良好生活習慣,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視公德的培養。憲政知識在民國小學課本中佔有重要位置,明確“主權之強,非一人之威福。故謂政府為國家者,誤也。”每課內容字不多,但將生活、禮儀、百科知識等融合在一起,配上簡明的插畫,恍若一首首優美的兒童田園詩。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2張

外看是儀表,內中透情境

《南方都市報》報導,自由撰稿人傅國湧稱,1902年到1949年這近半個世紀,中國經歷了清朝、北洋時代、袁世凱復闢,到北洋時期,再到國民黨統治時代,無論風雲怎麼變幻,中國的教科書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並沒有刪掉《國文》、《常識》、《公民》、《歷史》等帶有普世價值的科目。這將近半個世紀是中國新教育的起點,也是最好的時期。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3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這些教科書的目標是養成人、建造人,它始終圍繞人性來編,這是一個根本特點。因而它特別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4張

路有不平,人施於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商務印書館等四家民營出版社,基本瓜分了整個教科書市場。政府在很長一個時期都沒有插手教科書,甚至沒有壟斷教科書。直至1942年國民黨撤到重慶,才建立官辦出版社開始插手教科書編寫,加入其意識形態,如增加“三民主義”等,但那個時代教材可以選擇,中小學可拒絕使用國定本。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5張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對比當今的教課書,充斥著“假、惡、暴”的dang文化,其核心是“無神論”和“階級鬥爭”,把愛黨和愛國混為一談,其黨魁成了“大救星”。中國人從小就通過學校教育不知不覺地受到dang文化的洗腦,並不是愛國教育,反成為它馴服的“順民”。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6張

講君主、民主、專制、立憲,專制不合時宜

上了歲數的人大概都記得課本中的《半夜雞叫》、《白毛女》、《草原英雄小姐妹》、《地雷戰》,現在有的因編造痕跡太明顯,邏輯不通而從課本中拿掉了。

“民國課本”網路熱傳備受讚譽 第7張

1912年由商務印書館組織編寫的那套《共和國教科書》
這是辛亥革命之後出版的第一種新編小學教科書,由於當時尚未有“黨化教育”一說,因此,該書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公民讀本”。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公民讀本”

據法廣報導,有資料顯示,這套《共和國教科書》問世一百年來,已經重印了數千版次,印數更是達到了天文數字,其影響力之大,至今無人能及。而其內容,以今天的目光來看,仍然遠未過時,其觀念甚至可以被認為相當“超前”,有些更是至今仍屬犯忌的“敏感”話題。

這套高小課本首頁的“編輯大意”,就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第一條便開宗明義強調說:“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義,以養成共和國民之人格”,不過寥寥數語,便包含了現代公民教育的核心要義。請注意:其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共和國民之人格”,這就與此前大清王朝的臣民有了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這套課本的內容由淺入深極為豐富,不僅囊括了天文、地理、中外歷史、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常識,還介紹了國家政體以及倫理道德,包括文明禮貌待人接物的作風等等,而貫穿其中的主線則是“共和國國民”的精神。從小學四年級的初小第7冊起,便有了以“共和國”以及“平等”與“自由”為題目的課文,“共和國”講的是國家制度結構;“平等”則介紹了專制與共和之區別,以及在共和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內容。

有一課題為“共和國模範”,主要介紹了美利堅、法蘭西和瑞士等三個國家,這也代表了當時中國精英們心目中的最高嚮往。尤為難得的是,關於美國獨立,相關課文強調指出,是從抗稅開始的。對此,資中筠感慨說,早在一百年前,共和第一年的小學生們就能從課本當中學到的知識,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人民共和國”時代,卻成了主流媒體諱莫如深的“敏感”內容,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此外,愛國與愛人類都是本套教科書的重要主題,關於中外關係,課本中反覆論述了要平等對待一切國家和民族之人,不分膚色、種族。書中更有好幾課專門講述了“博愛”和“國際道德”,比如說,對於外國人“或加以侮辱,或施以傲慢,於外人絲毫無損,特以野蠻示人耳(反而顯示出自己的野蠻人面目)”。再比如,在戰爭中,對於“敵軍之喪失戰鬥力者”,也應以常人待之,這就是優待俘虜的原則。與此同時,課文中還對國際紅十字會作了專門的介紹。

資中筠的文章最後強調說,我們不應該忘記,那是一個列強環伺,國人深感積貧積弱之痛苦的時代,理所當然要強調愛國和自強。但與此同時,這套教科書仍在積極倡導人類的平等和博愛精神,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對待一切外國人,培養中國青少年寬廣的胸懷,而不是片面地煽動那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對照今天,這是何其難能,又何其可貴啊!

“泰坦尼克號沉沒”寫進小學教科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是泰坦尼克號沉沒100週年,近日,瀋陽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學教科書,這本書用整整兩課來介紹“泰坦尼克號沉沒”這個事件。“更為令人驚奇的是,泰坦尼克號沉沒是在1912年的4月。時間剛過兩個月,就成為了中國小學教科書的內容,可謂與時俱進。”

事件的重要性是一方面,而事件編入教材最終還是要起到“教書育人”的效果,是要教給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那麼,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究竟具有哪些價值呢?《南方都市報》上作者廖保平的文章說,價值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可以告訴學生,再好的技術也要有安全操作,否則,世界上沒有“永不沉沒之船”;再比如,通過此事教育學生在沉船、火災事故中所必須的自救求生本領等等,而最能給人以價值的還是宣傳人性中的美好因素。

“船長督率船員百計救護,既知無可為,乃發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後,婦孺登艇,男子聞令即退,無有喧譁者”。在災難面前,在生死一線之間,船長以及很多船員、遊客保持鎮靜自若的紳士風度,堅持“婦孺優先”的原則,把生的希望留給婦孺、把死亡留給自己,這種人性的美好因素,無論怎麼讚揚都不為過。

對此,南都社論的點評更是高屋建瓴:我們偏愛強調災難當前的人的社會屬性,習慣烘托集體或國家的力量,而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卻分明告訴我們,最重要最高貴的還是人的命運和人的情感。

民國老課本《啟蒙國文》編者按寫道:“本書以養成國民之人格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於兒童心理,不好高騖遠。本書注重立身、居家、處世以及重人道愛生物等,以擴國民之德量。本書注重實業以養成獨立自營之能力。”

據《杭州日報》報導,近一百年前的國語老課本,反映了辛亥革命後的氣象,開啟了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鋒。從臣民到國民、公民,如何在少年時期養成獨立之人格,如何在共和社會中安身立命?該報摘錄了教育學者王麗寫下的《安身立命少年書》,講述她眼中的國語老課本,既是紀念,也可作為對當下教科書的懇切期許。

這些年來,民國老課本頗為走紅,這在讓人感慨、憤激的同時,也放大了社會民眾對當下教科書的期待。人們都在強調要珍愛母語,可在具體的路徑選擇上卻每每讓人失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與願違的情況?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疏離、隔膜乃至扭曲,可能是一個原因;而從技術層面講,時下語文課本與人的割裂也難辭其咎。

……

童蒙養正 固本培元

報導稱,為什麼民國時期不少人唸完小學之後,便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

民國老課本將中國文學之美、書法之美和繪畫之美融於一體,兒童使用這樣的國語課本,得到的有對中國書法、繪畫的欣賞能力,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審美觀——屬於中國人的審美觀。

“童蒙養正,固本培元”,這是中國上千年來傳統啟蒙教育的核心。民國老課本的特點是教給兒童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常識:如初版於1917年的《商務國語教科書》,從課文目錄便可看出編寫者的意圖:1、入學。2、敬師。3、愛同學。4、課室規則。5、操場規則。6、儀容。7、早起。8、清潔。9、應對。10、孝父母……透過這些條目,人們看到的是《弟子規》的影子。

老課本採用大量兒童日常生活的小場景來達到教育目的。如“親恩”一課,畫面中是一隻老燕子叼著蟲子,正飛向樹丫間一窩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對於一些兒童一時不易領悟的“大道理”,老課本往往能用淺近通俗的事例來說明。如“讀書”一課,課文曰:“學生入校。先生曰:‘汝來何事?’學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先生曰:‘善。人不讀書,不能成人。’”一問一答之間,點出了“讀書”的要義,樸素而深蘊。兒童一旦記住,便終身難忘。

這些課文均從兒童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擯斥空洞說教,注重趣味性與潛移默化,背後則處處看到“教化”的影子,即在小學階段便樹立中國傳統價值觀——仁、義、禮、智、信,為將來的立身處世奠定基礎,難怪當初有的國文課本便稱之為“修身國文”。

……

上世紀20年代的老一輩人,由於家境之故都只念到小學畢業。但他們後來均能在社會上謀得一份職業,自食其力,安身立命,其“祕密”也許在於這樣的小學課本。

養國民之人格 擴國民之德量

報導稱:“小學課本是一個民族的奠基工程。因此,老課本處處教人看到編寫者‘奠基’的用意:奠常識之基,奠審美之基,奠倫理之基,奠人格之基,奠傳統之基,而最終奠民族精神之基,即梁啟超當年提出的口號——新民。”

據悉,1912年至1949年,短短37年間,儘管戰亂頻仍、社會動盪,全國各書坊共計編印出版了100多套小學國文、國語教科書。

當時,全中國各中小學校可以自由選擇某個版本的教科書,甚至教師自編教科書。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一批一流的知識份子精英能夠加入到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的行列中來。他們直接保證了教科書編寫的質量,而他們的理想也通過這些教科書得以表達。

……

總之,在某種程度上,《啟蒙國文》老課本的宗旨也代表了當時多個版本教科書的立場,並鮮明地體現在每一篇課文中。

中國民眾評論

南京市民眾笑看人生說:“現在的大學生知識水平頂多是過去的高中,民國教育質量高,上過私塾就能應付多種多樣的工作。現在的教育質量太差,比文革前差多了,臺灣,香港的大學在亞洲有名次,大陸有嗎?在世界的排名就不知排在第幾十位?知道羞恥嗎?”

騰訊民眾永州市民眾無為稱:“現在的教育簡直就是垃圾,說是在教育人不如在奴役人還好。”綿陽市民眾佩傑:“這些課本原來只有緬懷的作用,但是現在看來比當下的教材好幾十倍。足見現在語文教育的失敗。”

楚雄州民眾夢醒時分稱:“現代教育已經走火入魔了,對於人格的教育基本上沒有了。讀書本來是以育人為本,讀書明理本來是教育的根本……”

湖州市民眾漂流萍蹤說:“從小開始學的應是啟蒙教育,學做人、學做事、學禮遇、學人生,現在眼下的一開始就向小學生灌輸意識形態,甚至階級鬥爭的。除此就是權、利,如此教育,想想會有什麼結果。”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磨合讓我讀懂很多生活的語言,風雖改變了方向,卻沒有改變我的行程-----

來源網址:_感謝獨茂蘭石授權轉載,再轉請保留本資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tuoyin/0k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