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剪紙 >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中國剪紙藝——瑞昌剪紙瑞昌民間剪紙源遠流長,據有關學者從多方面考證,一致的認為是起源於我國的漢代,當“紙”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剪”的藝術早已存在,只不過是表現為剪帛、剪錦、剪金屬、箔等裝飾物罷了,當紙在瑞昌一出現的時候,瑞昌的民間剪紙也就應運而生了,距今應該有1900年的漫長曆史了。

民間剪紙藝術屬於即逝藝術,之所以能流傳,沿革如此漫長的時間,主要是依靠“傳承”來達到的,即上輩人通過言教手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觀念和剪紙中的藝術符號(即紋樣)以及自己在剪紙創作中的創新和體驗傳給下一代,這個下一代也可能是自己家的,也可能是別人家的,不計報酬,完全開放地一代又一代地不斷向下傳遞,從而傳承、整合、發展、沿革至今天。其傳承的管道是通過農村勞動婦女來完成的。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作為民間藝術的瑞昌剪紙,之所以能夠伴隨著人類存在幾千年而沒有消亡,一直沿革至今天,主要是有賴於各種民俗的支撐。以及瑞昌廣大農村的社會崇尚。瑞昌歷來素有“三裡一鄉風、五里一人情”之稱。因而瑞昌剪紙自古以來則一直被廣大的勞苦大眾視如藝術珍寶,長期用來表示他們“祈事禳災、祈福增壽、祈求富貴”等美好希求,並以此來表示對節日的慶祝、對宗祖的崇敬、對婚嫁壽誕的美好祝願、對已故親人的深切悼念、對未來理想的追求等等。可見其涉及面廣、應用量大,早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領域,內涵極其豐富多彩。其大量應用是隨著各種民間習俗展開的。
中國剪紙藝術——邳縣剪紙江蘇省徐州地區流行的剪紙,以邳縣的最見特色。其種類有二,刻紙為彩色門箋,多用蠟光紙拼色;剪紙除走方藝人的鞋花外,多為窗花。窗花題材有勞動場面、家禽牛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壽桃、花卉魚蟲、龍鳳等。
中國剪紙藝術——高密剪紙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櫃、衣櫥都有剪紙裝飾。製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中國剪紙藝術——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的民間剪紙。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由於其剪紙製作方法採用了剪、刻、鑿、印、寫、襯等,在種類上便可分純色剪紙、銅襯料、銅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時很講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紙上或特製的銅箔、錫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銅寫料最具特色,溶匯了繪、刻、寫的技法,使作品蒼勁右拙、金碧輝煌。佛山剪紙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築、傢俱雕刻的底稿,後又用於室內裝飾。貼在門楣、柱枋上,也用於祭禮、扎作、花錢、炮竹等裝飾。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第2張


中國剪紙藝術——臺江剪紙貴州省臺江苗族的剪紙。以衣袖花、圍腰花、帽花等刺繡底樣為多。其圖案題材雖也有龍鳳、牡丹等,但與漢族的花樣風格大異。尤其是衣袖花以針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見細的特色。灤州布影有二層涵義。一指河北灤縣的皮影,據傳興於明初,但最早文獻記載僅見清嘉慶年的《灤州志》。當地人不稱灤州影而稱“樂亭影”可能因唱腔為“樂亭調”而呼之。一指山東皮影。山東皮影據傳也從河北傳入,唱腔多為柳琴調。其刻工粗獷,敷色古雅,所演劇目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
中國剪紙藝術——安塞剪紙陝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帶流傳的剪紙。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門畫、炕圍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一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吉祥如意的題材很多,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製作刺繡、布玩具底樣的,多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灶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
中國剪紙藝術——隴東剪紙

甘肅省慶陽、平涼兩個地區流傳的剪紙。隴東剪紙歷史久遠,風格粗獷誇張。東部的正寧、寧縣、合水、慶陽、華池、環縣等地剪紙較為古樸雅拙;中部西峰、鎮原一帶風格秀麗工整;西部涇河上游的平涼、涇川、崇信、華亭、莊浪一帶風格較為簡潔明快。題材上多飛禽走獸、民間故事、戲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門花、炕窯花、窯頂花、箱櫃花、糧囤花、燈籠花、喜花、吊簾花、禮花、壽花和刺繡用的底樣等。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第3張


中國剪紙藝術——浮山剪紙山西的浮山有“剪紙之鄉”的美稱。其剪紙遍佈全縣並流行於晉南一帶。其形式有窗花、禮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個月“橋花”串連起來,用於兒童生日慶賀。浮山剪紙廣泛用於生活中的服飾、枕頭、兜肚、遮裙、錢包、鞋帽、手帕的刺繡底樣,以及喪葬、祭禮、祈禱所需的紙幡、金銀山、橋馬人物、鬥旗等。還用於農家門簾、桌圍、椅搭、蓋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貼圖案。
中國剪紙藝術——濱州剪紙山東省魯北惠民地區流行的剪紙。多為窗花或刺繡底樣。風格上較膠東的粗獷些。其剪紙中以對稱(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代表性的剪紙作者有趙秋春、趙恆英、任成英、張玉針、張金娥等。
中國剪紙藝術——蔚縣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相傳已有兩百年曆史。以窗花見長,“天皮亮”可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進行裝飾。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吸取其色彩特點,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蔚縣剪紙以“陰刻”和“色彩點染”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說。題材多取自戲曲人物,也有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第4張


中國剪紙藝術——南京剪紙江蘇南京的紙,據史載明代已流行於民間。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稱於世。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都在箱、櫃、被、枕等嫁妝上綴以用大紅紙剪的各種喜花。其圖案題材則根據需要和特定的剪紙外形,填滿花葉等吉祥紋樣。可謂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特色。斗香花的題材則有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吉祥紋樣、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七色蠟光紙組成,有十分強烈的效果。南京剪紙除斗香花和門箋是刀刻外,多數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中國剪紙藝術——山西剪紙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粗擴、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但是,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木同,各地剪紙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樸、粗獷。而流行於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尤以“廣靈窗花”為代表。

“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色彩豔麗而著稱。它的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式是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他們以簡單的工具,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在短短几分鐘內就能龍飛鳳舞地刻製出許多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這樣既能使塗上的顏色鮮豔水靈,又能保證剪紙存放較長時間。廣靈剪紙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聲譽,現已銷行到法國、美國、日本、波蘭等國,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


中國剪紙藝術——楊柳青剪紙

歷史悠久的楊柳青剪紙向其他美術品類借鑑表現形式豐富自己。比如這些年興起的國畫形式的剪紙有中堂、條幅、橫批、通案、扇面等;內容有花鳥、草蟲、人物、山水、臉譜等,還有美術家參與創作的剪紙。其類似年畫又不失剪紙趣味,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新穎。特別是在傳統年畫的風俗日漸衰落之際,剪紙藝人便將百姓喜聞樂見的楊柳青年畫圖樣刻成剪紙,如門神、缸魚、嬰戲娃娃等。傳統年畫往往不被一些新家庭接受,刻成精美的剪紙後,這種藝術形式不僅能被青年人接受,而且深受喜愛。楊柳青人繡花的“花樣子”都是來自於剪紙圖案。

中國各地區剪紙藝術分佈及簡介 第5張

這些花樣子有門簾、窗簾、牆布(牆圍子)、枕套等,還有用於服飾,兒童戴的花兜兜,俗語稱“供花”,也有人在祝壽的壽麵、壽桃上用福壽等前紙覆蓋,俗稱“飯花”等。幾十年前,楊柳青高家花樣子遠近聞名,人稱“高花樣子”。
中國剪紙藝術——慶陽民間剪紙慶陽民間剪紙工藝的構圖風格豐富活躍,不受任何題材內容的侷限,天馬行空,將若干影像有創造性地進行組織,使之連貫、完整。這種平面化取物手法,加強了剪紙的觀賞性、空間性、立體性、結構性。在手工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影像之間不遮擋,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體現出了強大的裝飾風格。慶陽民間剪紙工藝常見手法:1.陽刻:以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並且線線相連,還要把形留住,開以外的剪去,正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jianzhi/en0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