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風箏 >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風箏初名“紙鳶”,又名“風鳶”、“紙鷂”、“風鷂”、“紙鴉”等,是起源於中國而遍及於世界各地的玩具之一。它不但是孩子們的寵物,也深受成年人的喜愛;它不單是玩具,還是精美的工藝品。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在日本、美國、新加坡、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放風箏還成為近年來頗為流行的體育專案,幾乎每年都要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地區性或國際性的風箏賽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北京、濰坊等地也舉辦了幾屆規模盛大的國際風箏節,很多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展示他們精心製作的風箏作品和他們精湛的放飛技藝。因而風箏還含有友誼、和平等美好的內容。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風箏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2張

風箏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風箏源於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3張

風箏源於春秋時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相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4張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本質上風箏的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很相似,繩子的拉力,使其與空氣產生相對運動,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5張

在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至今還展示有中國風箏,如美國國家博物館中的一塊牌子醒目的寫著:“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英國博物館也把中國的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風箏大約在14世紀傳入歐洲,這對後來的滑翔機和飛機的發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區

1、北京風箏

北京風箏的藝術造型大體有七種: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6張

扎燕--又名京燕,是北京創制出來的。它又分胖、瘦扎燕和雛燕三種。

硬翅--又叫"米"字,因骨架結構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孫悟空、鍾馗或者花籃。

軟翅--大多是立體仿形的。如蜓蜒、鳳凰、鷹、蝴蝶、螃蟹、孔雀等。

對燕--又叫擔子,一根竹擔起兩隻風箏。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鴿子,放飛起來,雙雙追逐,初期如生。

拍子--分軟、硬拍子,很像塊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象。這類風箏必須拖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幾類風箏則不須帶尾。

串兒--蜈蚣或龍形風箏。

筒兒--宮燈、水桶形狀的風箏。
北京風箏至今保持著骨架精巧、彩繪嚴謹、雍容華貴、觀賞價值較高的藝術特點和風格。北京風箏的代表是:曹氏風箏、金氏風箏、哈氏風箏。北京風箏近幾年發展很快,新秀輩出。



2、濰坊風箏

濰坊風箏在漫長歲月的發展過程中,以其獨特的藝術個性,代代相傳,和京式風箏、津式風箏交相輝映、鼎足而立,並在題材、造型、繪畫等方面有所創新。

關於中國風箏及各地風箏特點 第7張

濰坊風箏具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和生動的氣韻,扎制博採眾家之長,特別在風箏的造型結構和繪畫色彩上,把製作木版年畫的工藝移植到風箏上,把國畫的傳統技法,運用到風箏的繪製上,形成了造型優美、扎工精細、色彩豔麗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風箏的一個重要流派。

濰坊風箏的藝術造型特點和風格:選材講究、造型優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繪畫豔麗、品種繁多、起飛靈活。

在中國的風箏家族中,濰坊風箏歷史悠久,題材豐富、廣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選用,設計的誇張變形,畫工的年畫技法,以及放飛的巧用力學原理,構成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神韻,蜚聲古今中外。


3、天津風箏


天津風箏的代表是魏元泰,人稱"風箏魏"。他以風箏造型、圖案彩繪、放飛技巧的不斷創新而著稱。他博採眾長,技藝精湛,在風箏上打眼、扣揮、紮結,用錫焊銅箍銜接風箏骨架的首、身、翼、層,數丈長的風箏能摺疊裝進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紙袋,攜帶方便。他製作的蝴蝶風箏在空中可以自動調換位置,飛機風箏能撒傳單,小鷹風箏能兩翅扇動,兩眼啟閉。1915年2月20日,魏元泰扎制的14只風箏.在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鑿成而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風箏魏"以巧奪天工的構思,奇特的扎制技術,美觀的色澤而獲得國際天津風箏的特色突出表現在骨架扎綁技巧和圖案色彩方面。風箏造型在傳統的基礎上,別出新意,其構思與繪畫令人耳目一新。"風箏魏"曾設計製作出一種風答甩降落傘的裝置,技巧很高,但製作較簡單。用直徑10毫米左右的軟質蘆葦管或硬草板紙做成直形筒子,套於風箏線上,裝一鋼絲彎成的、直徑1毫米左右的鉤子,小降落傘掛在鉤柄上,放飛時,風吹降落傘開啟,帶動裝置沿著風箏線上行。在離風箏1米處,固定的橫棒銅絲與鉤柄接觸即向後退,使鉤子脫落,五彩的降落傘便滿天飛舞了。後來,他的弟子又創作了"弦上飛"、"鳥鳴式"等各種新式樣的風箏。


4、南通風箏

南通風箏的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簡樸的造型、高低音交響的哨笛裝置和富麗典雅的工筆彩繪。南通風箏的基本樣式可以分為"板鷂式"與"活鷂"。

南通風箏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音響裝置,在風箏上,成排成行的裝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哨笛,數目從一百到三百隻不等。南通風箏被稱為"空中交響樂"。


5、江南風箏


南京風箏的代表作是木版印刷的傳統風箏"雙魚"和"路鷹"。

江南許多地方,燈節一"落燈"(過了農曆正月十八),風箏就陸續昇天了。清明、重陽節前後是放風箏的高潮。江南風箏名目繁多,樣式各異。軟翅小型風箏到處可見,閩南一帶最簡單的是"瓦刀"塊,方方的一片。廣東陽江縣扎制的一種"靈芝"風箏,高三米,頂架銅弦巨弓。在高空受風鳴響,聲傳十餘里,深受人們喜愛。還有一種名叫"崖鷹"的風箏,可以在一條線上同時放飛三隻。飛翔時兩隻在上,一隻在下,輪番調換位置,忽上忽下,動作優美,據說曾經引得林中棲息的鳥類誤以為同類招喚而趕來合群嬉遊。陽江的"娛蟻"風箏,獨具一式,頭部是聯蟻的寫實形狀,最長可達一百五十節,總長十餘丈,騰空後如長蛇飛舞,栩栩如生。


6、 臺灣風箏


臺灣風箏的造型特點:強調特徵、概括簡化、誇張變形。

臺灣風箏以軟翅造型見長。一類是取自然物體的部分美妙線條構成風箏的形狀,另一類是模擬自然物的形狀構成風箏。主要有陀螺、龍、八角、中國城、老鷹、蝴蝶、蜻蜓、金魚挑、雙魚、海燕、七星、海鷗、宮燈、飛虎、蜈蚣、大蝴蝶、大彩蝶等21個品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fengzheng/wwn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