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民間工藝 >

30元起步 老牛墾荒“食草堂”手工民間工藝教程

30元起步 老牛墾荒“食草堂”手工民間工藝教程

一張30元錢的牛皮,就是“食草堂”這個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企業的全部投入。“食草堂”,一間風格古樸的手工皮具生產總部,一傢俱有原創能力的藝術品設計製作公司,擁有140多家加盟連鎖店的藝術品銷售連盟。  “食草堂”專賣店的總舵主名叫牛合印,河北人。1995年他開始從事皮藝製作,1997年建立“食草堂”。牛合印姓牛,希望自己擁有牛的品性——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食草堂”由此而來。    藝術與皮草的激情碰撞

牛合印從小就愛畫畫,當了兵後,他一心想考軍藝,但考軍藝的條件必須是幹部。不得已,他報考了軍醫大學,先實現由兵到幹部的轉折。軍醫大學畢業後,牛合印被分配到醫院,成了一名婦產科大夫。然而那並不是他的願望。醉心於藝術的他,經常畫國畫,練書法。

30元起步 老牛墾荒“食草堂”手工民間工藝教程

1992年的全軍書畫展上,牛合印獲得了美術作品的兩個一等獎。同一年,牛合印進入了軍藝美術系大專班。輾轉了七八年時間,牛合印才終於進入了藝術的殿堂,當時他已經30歲了。他不想成為職業畫家,也並不喜歡學院派的風格。在北京的三年時間,牛合印大街小巷到處轉,逛展覽館,逛特色店面,逛圓明園畫家村,他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漸漸成形。

畢業後,牛合印到了河北電視臺,從攝像開始做起,經過記者、編導,一直做到製片人。

1995年一個秋天下午,牛合印在石家莊街頭看見一個老頭,正在將一張牛皮切割成腰帶。“那張牛皮質地好,是手工鞣製的,紋理自然、原始、粗獷。但他的腰帶做得太粗糙了。我的心一動,就用30元錢買了一塊牛皮。”

牛合印到街上找到了一位鞋匠,他設計、鞋匠製作,花了一上午時間做成了一個採訪包。第二天,牛合印揹著包去上班。到單位後,這款古樸粗獷又不失簡約的牛皮包,受到同事一致讚歎。“我就經不起表揚,又找老頭買皮子,後來就轉到皮革廠買皮,買五金的配飾。不斷地變化著做各種東西,主要是給自己用。那時,我的工資只有800元,每個月我拿出400 元,買牛皮進行手工製作,想起什麼做什麼。”從此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鑽到家裡的陽臺上做牛皮包。

牛合印對手工皮具製作已達到了痴迷狀態,經常一做就做到半夜。但他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又費精力又費錢,妻子實在不能忍受,就把他趕到了地下室。

  商業意識覺醒:藝術與實用結合

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出去打公用電話時,偶遇了一個電視臺舊時的同事小郭,他也是學畫的,正在開一個小裝飾公司。當他問牛合印在農村幹什麼時,牛合印把他帶到自己的工作室。小郭看了牛合印的作品後非常吃驚,很有商業意識的他馬上想到開店把這些包賣出去。當晚倆人徹夜長談,一拍即合,決定開店。

幾個月後,小郭找到一個店面。幾個人用一輛破三輪車拉著貨,還在村裡撿了一個大石磨,撿了一些木頭、茅草作為裝飾、裝修材料。1997年9月1日,第一家“食草堂”正式開業,註冊名為“食草堂”文化飾品工作室”,同時註冊了“ 丑牛”商標。

“食草堂”的第一筆投資花了800元,即店面一個月的租金。小店生意慢慢步入佳境,兩人便招了三個工人,開始複製牛合印的作品,就在店裡生意越來越好時,一紙拆遷令讓“食草堂”不得不關了門。回到農村後,牛合印的生活又回到過去,買皮,設計,日復一日繼續做他的皮包。

在農村養精蓄銳兩個多月,牛合印的皮包越做越多。幾個人開始坐在一起分析“食草堂”下一步的發展。最後,大家一致認為,食草堂應該給產品重新定位,當實用的商品已不能滿足人們需求,而純藝術市場還沒到來之時,能把藝術和實用結合起來,就會有市場。以前設計的產品太以自我為中心,後期的產品應更接近實用。

1998年開春,“食草堂”開始重建。新“食草堂”在店面設計、室內裝修、商品陳列、色彩燈光以及皮具的製作工藝上都有了相當的改進。這一年,牛合印確定了“食草堂”一項極為重要的價格策略,就是不降價。“這是一個品牌問題。我們投入了很好的原料和設計,我們的產品是獨創的,我們就覺得自己的東西值這麼多錢。”

  闢荒京城 連鎖成就輝煌

為了一心一意做好“食草堂”,牛合印辭去了電視臺的工作,全心投入到“食草堂”中,也產生了把“食草堂”開到全國各地的想法。偶然一次到北京辦事,王府井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觸動了他的神經:把“食草堂”開到北京!想到做到,牛合印當天就找到一個首期房租九萬元的店鋪,他當場交了兩萬元定金給房東,回去後才告訴朋友他已經在北京租好了店面。

新店開張後,到了月底結算時,竟然賣了五萬多塊錢。穩穩當當開張了三個月,牛合印幹得熱火朝天,可就在這時房東卻突然要他退房。拿著房東退還的剩下的房租,牛合印開始尋找新店。禍不單行,石家莊總店也要拆遷了。

多次碰到這樣的事,周圍的風言風語也傳起來了。難道自己就這麼倒黴?牛合印偏不信這個邪,要繼續把店開下去。就在他絕望之際,卻在自己家門口看到80多平方米的大店。一年25萬,分成四個季度,一個季度交一次。這次破釜沉舟的舉動,讓牛合印完全沒了退路。如果他這三個月賺不到錢,付不起下季度的房租,就只能回石家莊老家了。開業那天牛合印特別緊張,一直站在旁邊抽著煙看著人流。直到晚上店裡歇業了他才問營業員賣了多少,“七千多,還不錯”,牛合印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富有個性、別具風味的質樸真皮包,受到京城眾多追求個性青年的追捧。三個月後,牛合印不但賺回了房租,還賺了個衣缽豐厚,名利雙收。北京的店有了成功模式後,從西安開始,繼而太原、烏魯木齊、長沙,“食草堂”開始了最初的擴張。

現在牛合印投資修建的一個佔地25畝的工廠,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手工皮藝設計、研發、生產基地。全國的幾個直營店也經營得有聲有色,“食草堂”的6家直營店、140家加盟店遍佈中國各大中小城市,甚至連臺灣,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也有了加盟店。牛合印把自己鍾愛的皮藝推向了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minjiangongyi/p6q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