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中國結 >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感謝作者分享,作者部落格地址:

結本平常,但冠以中國,便立意非凡。只聽“中國結”三字,也覺抑揚頓挫,結之神韻,呼之欲出;仔細摩挲觀賞,則益加體會中國結之構思精巧,變化千萬,美不勝收;倘若能平心靜氣坐下來,自己動手編個中國結,那豈不更是樁風雅妙事?

在下有幸得識中國結,數年來也曾醉心痴迷編結,偶有所得;雖每有仰之彌高的困惑,卻也自謂已略窺門徑,所以不憚將個人對中國結的思考與經驗作個階段性的總結。如果有讀者能從我的論述中學會至少是認識中國結,那我也就能得到分享的安慰與樂趣了。


中國結巨集觀結構

典型的中國結主要由結體、耳翼、間隙、流蘇等四要素組成,這也是中國結美感的來源之所。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2張

如上圖所示,結體是中國結的中樞部分,是中國結成型的支架結構。結體的外觀紋理清晰,呈有規律的錯綜交織,迴環往復,給人以一種厚實的美。耳翼是從結體抽出來的成環成圈的線條。結體一般有比較固定模式,但耳翼卻千變萬化,可大可小,還可以在耳翼上編成其他的裝飾結。耳翼從結體中延伸出來,體現一種飄逸之美,也增加了結體的對稱性,而對稱性也正是中國結的一個審美性徵。

間隙的問題也許很多人不以為然,但我覺得它很重要,所以願把它與結體、耳翼、流蘇相提並論。中國的傳統藝術講究虛實結合,而中國結更是天然地要求如此——結不能抽得太緊,否則就成了“死結”。一件中國結工藝品往往由數個基本結組成,故間隙不但存在於基本結之內,也存在於結與結之間。有時在中國結開頭收尾或在主體結之間打個同心結或鈕釦等緊湊的小結,它們除了起實用固形與裝飾功能外,也有分隔、製造間隙的功效。間隙的調整與配合,比耳翼的抽取還更靈動多變,它體現出中國結的空靈之美。

流蘇一般是垂飾在中國結的尾端,它看似簡單,卻應用極普遍,像中藥複方的甘草一樣,幾乎隨處可加上幾縷,這樣就使一箇中國結更加地道,也為之平添了幾分姿色。如果說中國結的主體用線都比較緊實的話,那麼流蘇用線則是鬆散的,這又體現了一種辯證的關係。流蘇也不單是包紮系綁在結尾,也有其一套編織技法,使得它與主體結渾然一體。於是流蘇的運用,便為中國結增添了一種搖曳之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中國結能用一根繩子編到底,繩子既是一維線性的,成品中國結總體看也一般是上下線性延伸的,上端可掛,下垂流蘇,而中國結向左右兩邊的延展主要是靠耳翼的變化。還有些中國結串有珠子、玉佩等配件,也能起著強烈的裝飾作用,但配件畢竟不是中國結本身題中之意,也不是所有都必須的,因此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中國結微觀結構

在編織或分析中國結時,應注意以下兩對關係:“單雙枝”與“內外葉”。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3張

在編中國結時,若由繩子的一端有規律地朝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編織行線形成特定紋路,則該線端稱作“單枝”;反之,若有繩子的兩段始終相隨按相同或相反方向方式行線時,這兩段線稱作“雙枝”。須注意,“雙枝”不同與“雙線”編法,這裡仍講一根繩子編結,雙枝是由同一繩子的不同部分彎折在一起並行編織,以形成特定紋路效果。當然,雙枝線也不一定完全粘在一塊,根據編結要求它也可以時分時合,但最終應回到雙枝狀態。在盤長結系列中,“雙枝”是極普通的,而“單枝”在雙錢結一類中更常見。單枝常用於耳翼,雙枝多用於結體,分別形成結的正反或前後兩面,這使得絕大多數中國結的正反面是相同的。

“葉”的概念是從“雙枝”派生出來的:雙枝並行,形成“內葉”,雙枝相聯,則形成“外葉”;抽緊內葉,形成結體,抽出外葉,則形成耳翼——所以外葉也稱作“耳”,內葉也稱作“口”,並且經常是“口耳相承”。在編中國結時,分清內外葉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抽不出理想而美觀的中國結。另外,在很多結編完後剩出的兩頭線端,若假想粘合起來,其實也是一個外耳。


中國結四大元素

儘管中國結可能很複雜,但它的原料卻很簡單。一般地,構成中國結的元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線、珠、穗、絲。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4張

“線”是中國結的最主要的元素。線的取材很廣,繩子帶子,乃至花藤竹篾,不管是天然纖維,還是合成纖維,只要它是一維線性的,長度比直徑大得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柔性韌性和可編性,都可以拿來編中國結。所以這裡所說的“線”是一個抽象概念,不指具體的什麼繩子。當然,隨著近年中國結的流行升溫,市場上也出現了專門用於中國結的繩子。

“珠”這裡也指一個抽象概念。能編入中國結的配件也如同可利用的繩子一樣,簡單而豐富繁多,主要是小珠子,還有環、管、玉佩等,不妨統稱為“珠”,因為它們附於中國結主體的方式有相似的規律。“線”是柔性的,而“珠”具有剛性特徵,所以珠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線之不足,極大地增加中國結的美感。作為中國結工藝品,應該是線結為主,珠飾為輔;珠雖美,卻不宜喧賓奪主。但也可能有些情況另外,比如裝飾貴氣而且比較大的玉佩,也許就要突出玉塊了,不過這時的中國結首先是利用其實用性,其次才是其審美性。

“穗”是用於流蘇的元素。與“線”相比,穗的特徵是細而散;與“珠”相似,穗也是隻起修飾作用,且一般只用於結尾,不同的是珠補充中國結的剛性,而穗再極端增添中國結的柔性。可用作流蘇的“穗”也有不同種類,最簡便經濟的“穗”是把“線”抽芯拉散。

“絲”用量很少,比“線”細,甚至比“穗”還細。“絲”可以用於包紮捆綁“穗”以結成流蘇,也可以在必要時縫合耳翼和珠子。中國結線與線之間的編織是以物理摩擦力定型的,有時容易鬆散,所以現在編作較複雜中國結時常推薦最後用膠漆粘住固定。但傳統中國結,在化學膠漆沒有出現之前,可以採用針線縫釘的方法,那縫線也就可稱作“絲”,它一般要藏入結體內,外觀上不易看出。所以“絲”雖微小,有時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彌補“線”編織方式的某些不足。


中國結四大結系

在變幻無窮的中國結家族中,常見的分類是按其複雜程度一般可分為基本結、變化結與組合結。所謂基本結是繩而成結的最小獨立單元,若缺少其中一兩步編線步驟尤其是關鍵步驟,基本結就會自然鬆散或變成一團不可預期的亂線。組合結由若干基本結組成,一件中國結作品可以說就是一個組合結,這裡若缺少某一兩個基本結,儘管可能會降低該中國結的規模、觀賞性與藝術性,但一般不妨礙它仍然作為中國結。變化結只是介於基本結與組合結之間的過渡,很多變化結的變化就來源於基本結的組合,而一些變化較複雜的變化結也就可以單獨作為裝飾中國結使用。若說它們的區別,大概基本結的聯合可視為組合結,而基本結與線以及結與結之間的耦合應歸為變化結。

所以基本結對於中國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把中國結比作語言的話,那麼基本結就是該語系的詞彙了。學習或研究中國結的編法與規律,首先必需掌握一定數量的基本結。中國結藝在長期的累積中,創造與發展出的基本結也不勝繁多。筆者根據個人經驗,按各基本結的成結規律,擬歸納為以下四類: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5張

其一是盤長結系列。

盤長結原也只是普通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結飾,但由於盤長結強烈的規律性與簡易明瞭的可擴充性,使中國結髮展至今盤長結儼然成為了中國結的“脊樑”。大凡在比較複雜、規模較大的中國結飾或工藝品中,沒有盤長結系作支架是不可想象,而盤長結也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結體,絕大多數花樣變化都是從盤長結延展而出的,所以盤長結幾乎處於中心或中樞系統的至高地位。盤長結應用之廣,最能體現中國結藝術的規律與神韻,有時甚至能以盤長結作為中國結的代名詞。因而盤長結宜其然成為基本結的第一大系。


其二是酢漿草系列。

酢漿草可視為盤長結的退化,盤長結是“二回盤長結”的簡稱,而酢漿草結相當於“一回盤長結”。但酢漿草結小巧玲瓏,又不失美觀大方,也不乏吉祥寓意,最重要的是它變化靈活,在實際編結中比盤長結輕巧簡便得多,應用也極為廣泛,因而完全可作為單獨一類基本結加以研究與學習——再說盤長結可退化為酢漿草結,但酢漿草結的進化卻不僅僅只有盤長結。如果盤長結是大家閨秀,那麼酢漿草結就是小家碧玉,別樣的風姿,一樣地蔚然壯觀。


其三是雙錢結系列。

雙錢結是花結一類的典型代表,這類結的編線具有鮮明的紋路特徵,裝飾性強。如前提及,與盤長結(及酢漿草結)的“雙枝”編法不同,雙錢結系主要是單枝編法,靠線端的盤繞穿插形成各式精妙的花樣,而且一般不能抽緊,這是與其他三類結的又一個不同之處。單個雙錢結或其他花結一般綴於耳翼,但成團成簇的花結也可作為中心結體。


其四是同心結系列。

中國結還有很大一類基本結是從實用結變化而來的,筆者提出同心結作為其典型代表並命名。中國結本源於實用,在中國結的藝術性不斷髮展增強的同時,實用結並沒有消退,而且在很多中國結構型中仍然起著不可替代作用。這類實用結純粹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天才發現與創造,若說前三類中國結還有一定的藝術規律的話,這類結卻幾乎只能是經驗的智慧結晶。前三類結看著編結圖樣步驟,還可以想像出成品的模樣,但這類實用結在沒有抽緊之前,是萬難想像揣測其成品樣式的——不管是平面想像力、空間想像力或邏輯想像力,都要失效,大概這也是中國結無窮魅力的來源之一吧。

另外要說明的是,無處不在的流蘇也是中國結的必需的基本功。不過流蘇並沒有非常特殊的編結法,可視為其他某些編結原理在結尾流蘇的具體運用,所以就不與以上四大結系並列討論了。筆者在以後的文章中也計劃就按以上基本結的分類再加深入地逐一展開論述。


中國結主要工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手編中國結無需什麼特殊的器材,但藉助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能使編結事半功倍。概括地講,編中國結所需準備的原料與工具可以分為線材、插墊、鑷子、膠漆等四類。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6張

線材是編中國結的基本原料,包括上文“中國結四大元素”中所述的“線、珠、穗、絲”,擇合適而具體繩子、流蘇以及可能需要的珠子或縫合線。雖說任何繩子都可以編中國結,但最好選購中國結專用的繩子。這好比練字時即便用樹枝在沙地上比劃也無妨,但說到書法還是應該講究筆墨紙硯的。中國結用線應考慮它們的號碼(直徑大小)、色澤、質地、柔韌度等效能,不同的繩子適合於不同用途的中國結。至於繩子長度則主要取決於期望編結的規模了,此外也應注意線、珠、穗、絲的相互搭配問題。

插墊是輔助定線工具。複雜中國結的步驟繁多,為使線路清晰,可藉助插墊固定。簡單的插墊可利用塑料泡沫、軟木板或紙箱等,編較大的中國結時插墊可以儘可能大,但至少應能支承當前正在編的那部分基本結。除插墊外,還需準備若干插針,像大頭針等針狀物即可充當插針,但不宜選擇較粗的釘子。用插針配合插墊,就可以固定、分隔線路;整潔的線路不易出錯,而零亂的線條還可能影響編結心情。插針不宜直接釘刺繩子,一般應插在繩子的各轉角處。在插墊上最好鋪上一張乾淨的白紙,既可使插墊平面更加平整,也可增加插墊使用壽命;如果願意,甚至還可在紙上畫編結簡圖,記錄必要的資料。

鑷子是輔助行線工具。不管如何纖纖素手,一般也細不過中國結的繩子——用比手指粗的繩子編大型中國結畢竟屬少數——所以最好能利用一些簡單工具幫助穿線。除鑷子外,勾針、尖嘴鉗子等也能派上用場。人既有雙手,在繩子用插墊固定的情況下,最好有兩個鑷子或一個鑷子一個勾針配合。使用鑷子等工具,還需注意不要拉傷繩子的表面,以防影響中國結美觀;也不要弄散繩子端線,若線端鬆散,不易行線,此時可用剪刀修剪、或用打火機火焰微烤硬化端線。

膠漆是輔助固形工具。中國結的線與線之間是以物理摩擦力定形的,有時容易鬆散,為了儘量保持中國結的最佳狀態,可以噴上膠漆粘住固化。一般可利用的膠水,到強力膠都可嘗試一用,不過一般只能用液體膠,以方便滲入結體使之固化,也可用熔融膠。膠應施於關鍵部位,用量也不宜太多,不然會影響繩子的色澤,所以最好把膠用於結的背面——儘管中國結理論上是應該沒有正反面的,但在編過程中卻可能形成正反面的習慣。除膠漆外,有時也可用針線縫合,在結尾線端有的可以直接火焰燒熔粘合。

此外,如果希望較精確的設計,尺子也是需要的,最好使用軟皮尺,才方便量線……然而總之,編中國結雖然需要不少瑣碎的什物,但都可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常見工具。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心靈手巧,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用於編中國結或輔助編中國結,可謂“化腐朽為神奇”。至於一些基本結編結步驟,能記住當然好,否則能收集圖樣對照也行。因為中國結不像學騎自行車、游泳之類,一旦學會就終生不忘,長時間不編而忘記是正常的,因而書籍、教程、圖樣的傳承的重要性不宜低估——當然,掌握探索各基本結的編結規律,對精通中國結更大有裨益。


中國結主要手法

手編中國結有兩種方式,懸掛式與平擺式。懸掛式也叫徒手式,就是把結線拿在手中,最多把某點線段(如懸掛中點)懸空掛起,進行直接行線的方式。平擺式是把結線擺在平面(如插墊)上,進行逐步行線的方式。懸掛式有點接近空間模型,而平擺式則相當於平面模型。理論上講懸掛式更能體驗中國結的成結規律,只是在懸掛式中由於繩子的重力可能產生堆垛效應,使結線混亂、線路模糊,所以實際中懸掛式只適合於編少數簡單的基本結,而大部分結都常用平擺式。另一方面,記錄編結步驟的圖樣也更方便解說平擺式。

平擺式編結方式的步驟一般較多,但其主要手法不外乎挑、壓、穿刺、勾繞,其中“挑”與“壓”是基本手法,“穿刺”與“勾繞”是挑壓的衍生手法。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7張

所謂“挑”,就是行線端從已編線段的下方通過,反之,從已編線段的上方通過就是“壓”。如上圖示意,紅線表示已編段,藍線表示正編段。左上圖樣是雙錢結的最後一步,就是一挑一壓依次通過預先擺好的兩個環的四段線段。

“穿刺”與“勾繞”都是兩次或多次密切相關的“挑”與“壓”的組合手法。當行線端以一挑一壓的方式通過某個線圈(也可以是某幾段相關線段組成的虛擬圈),並且結果是行線段被含於線圈內時,這就叫做“穿刺”;當行線端以一挑一壓的方式通過某幾段相關線段,並且結果是行線段包含著它剛才通過的線段時,這就叫做“勾繞”。再細分起來,單枝行線時叫做“穿”或“繞”,雙枝行線時叫做“刺”或“勾”。穿刺勾繞又有兩種方式,可以先挑後壓,或者先壓後挑;在一次穿刺或勾繞時的挑壓順序有時可以不論,但編一個基本結時若有數次相關送的穿刺或勾繞時,就應該使這幾次的挑壓順序保持一致。


中國結編制步驟

最後講一下編一個完整的中國結作品的主要步驟。

首先是“籌”。任何藝術創作都要有個構思的過程,所以想編出個有一定水準的中國結,同樣不能缺少靈感與構思。心中應有造型計劃,選定線材並估算用線長度,把所有要用到的原料與工具備齊;明確本次編結由哪些基本結組成,以及它們順序搭配,若有珠子也要先考慮在什麼時候串入珠子……詳盡而周密的籌劃可以提高編結效率,否則設計不當,將可能手忙腳亂,錯誤率大增,甚至編到中途不得不拆散重編。

其次是“編”。雖然話說是編中國結,但其實“編”是最粗淺的一步,就是把“籌”付諸實踐的過程,只要憑記憶或對照正確的圖樣按部就班地行線編結就行。其要求的功底是各基本結的編法,需注意的仍然是編結順序與規律,這樣才能在看似“亂叢”中正確行線。

最重要卻也是最簡單一步是“抽”,即抽線與調整。由於“編”的過程需要留下大量的行線空間,編出的結必然是較鬆散的雛形,這就需要把它抽緊,但必須是逐步抽緊,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一般的“抽”法是先抽結體,再調耳翼;分清內外葉,內葉抽緊為結體,外葉暫放鬆到耳翼;若有雙枝線,先並行抽緊,再逐步抽調單枝線。調的時候要注意結的對稱與平衡,先把中間的線抽到兩端,如果對稱性偏差較大,再從一端放鬆,一點點地抽到另一端。

編中國結其實意不在“編”,而在於“抽”。如果說照圖“編”的過程很機械,那麼可能要認為“抽”就更機械、枯燥且無聊了。但正是在反覆的抽調中,中國結的形貌漸漸地突顯出來,那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抽”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與細心,所以說編中國結能夠陶冶情操,大概也就是陶冶在“抽”的過程中吧。

不過“籌”、“編”、“抽”的過程也不是完全獨立的,而可能應該交織地進行著,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國結。比如可以編完一部分,就抽一部分,至於這中間要抽多緊,要留多少空間方便下步的編結,則又是“籌”的工作了。

編中國結的最後一步可以稱之為“裱”。在完成所有的“編”與“抽”後,再進一步作些微調,可用膠漆或針線把中國結固定在其最佳狀態。如果想再鄭重點,還可以進行適合的包裝。

正所謂身體力行,當親自設計並動手完成一件中國結作品時,對中國結的認識與感悟就會更深一層,讓自己沉醉,也讓他人驚歎傳統工藝的非凡魅力。中國結是手編藝術,雖然現代文明的工業社備能生產一部分的中國結,但不能編織所有的中國結變化,也不能體驗到中國結完全的神韻。所以,編個有個性的中國結,不僅是門藝術,也是一種情操,一份心意。

而本文介紹的這些中國結基本概念正是基於這樣的目的,最後再次歸納於下表中。

中國結基本知識:原理與技法概論 第8張


原文來自水龍一譚的部落格,感謝作者授權本站轉載,再次轉載請保留作者資訊,作者QQ:403708621。

原文標題:中國結零講:中國結原理與技法概論

網址:_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zhongguojie/dxq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