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流金歲月 >老習俗 >

臺灣光復節的典故

臺灣光復節的典故

臺灣光復節的典故

今天是「臺灣光復節」。在光輝燦爛的十月中,從「雙十國慶」、「臺灣光復節」到「蔣公誕辰紀念日」,整個月份充滿了喜氣。全臺各主要城市都會搭建牌樓,張燈結綵,霓虹燈的標語閃爍在都市的天空;從中央及地方政府以至民間社團,分別舉辦慶祝或紀念大會等活動,舉國一片普天同慶的景象。

根據歷史的記載,公元六零七年的時候,隋煬帝就曾派兵到臺灣來,那時的臺灣還是一個荒涼的島嶼。到了宋元以後,開始有人從閩江一帶遷移到臺灣來開墾。一直到明朝,移民的人才多了起來。

明朝末年,臺灣被荷蘭人佔領了二十年之久,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率兵攻打荷蘭人,經過幾次的苦戰,荷蘭人終於投降,臺灣迴歸中國的版圖,這是第一次光復臺灣。

清朝同治年間,日本打起了臺灣的主意,先試探性的派了三千海軍上岸,殺害牡丹社的山胞,然後向清廷提出賠償的要求。清廷在吃了虧的情形下,還賠錢給日本。於是日本識破了清廷的外強中乾,知道清廷不過是隻紙老虎,於是把外侵的箭頭指向了中國。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節節敗退,只得在次年派李鴻章到日本,和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訊息傳來,臺灣同胞悲憤萬分,個個情緒激動,寧可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也不願淪為日本人的奴隸,於是推舉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宣佈自力為「臺灣民主國」。在劉永福、丘逢甲等人的領導下,與日軍展開浴血戰。

然而,在軍備物資都差距懸殊的情況下,臺灣義勇軍終究不敵日軍,臺灣本島逐漸落入敵人手中,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儘管在被日本統治的五十年當中,對臺灣也有部份建設,但事實上,所有建設只為了繁容日本向南侵略他國,根本不是在為臺灣同胞謀求幸福。

到了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華,抗戰開始後,蔣委員長繼孫中山先生之後,重申收復臺灣的決心。我國發動對日抗戰,接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民國三十二年底,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在會中蔣主席正式提出,決定將日本在中國所奪取的土地──東北四省及臺灣、澎湖歸還中國。美、英一致表示贊同與支援。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我國政府在臺北中山堂接受日軍投降,聯合國決定臺灣由國民政府託管。五十年的悲憤、傷痛,就在這一天——十月二十五日「臺灣光復節」裡,化為歡笑的淚水。

民國三十五年,政府訂十月二十五日為臺灣光復節,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suiyue/laoxisu/n09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