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創意生活 >園藝 >

曾開泉、曾明父女的農耕故事

曾開泉、曾明父女的農耕故事

曾開泉、曾明父女的農耕故事

2010年2月底,我們應邀來北京參加健康護理培訓。離開福州時,天氣熱得都可以穿短袖了,可是越往北去越冷,到了北京,不得不又穿上棉衣、棉褲和棉鞋。培訓處有十來畝地,培訓主辦方希望爸爸和我能幫助指導學生種菜。我們先做堆肥實驗。這裡人多,而且都實行素食,所以有的是果皮菜葉,但這裡沒有家畜,一點點糞都沒有。而且,3月的北京還經常下大雪,戶外的溫度太低了,按常規方法就是3個月也做不出堆肥的。怎麼辦呢?我們根據堆肥的原理,開動腦筋,用紅糖和當地腐殖土培育出堆肥菌,加入少量煮熟的黃豆,作為棕色材料,把所有的果皮菜葉等綠色材料都切碎,然後和棕色材料一起拌勻,用塑料編織袋裝著,放在鍋爐房裡發酵。每週把堆肥翻一遍。這樣,30多天後,所有的材料都分解得看不出形質了。接下來,我們嘗試製作液體肥。根據資料,我們知道淘米水是培養乳酸菌的好材料。這裡人多,淘米水也多。我們用一隻非常大的塑料桶盛每日的淘米水。加入少量的紅糖,幾天後淘米水就發出酸奶一樣好聞的氣味來。為了增加液體肥料的營養成分,爸爸又用塑料網裝些完熟的堆肥、煮熟的黃豆和退過鹽煮熟切碎的海帶浸泡在淘米水中。我們就用這樣的液體肥來澆菜。

那年北京天氣比往年都冷,都四月了地裡還不能種東西。爸爸和學生一起用塑料膜搭了個簡陋的育苗棚。我們在棚裡育了一些生菜、大白菜、西紅柿和茄子的苗。培訓處的老師急著要在地裡種菜,雖然我們覺得還不是時候,我們還是和學生一起在地裡撒播了一些菠菜、油菜和油麥菜。雖然用了地膜,但天氣忽冷忽熱,我們掇復地蓋地膜、掀地膜,今天怕菜苗被凍死,明天又怕菜苗“長腿”了。即便如些精心地照料,菜苗還是長不好。由於當時堆肥還沒有做出來,沒給菠菜和油菜下任何基肥,所以一開始菜苗長得很慢,而且又黃又弱。我們只好用液體肥來追肥。每次用液肥澆菜,兩三天內,菜就會變綠一些,長大一些。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教訓,一是沒到時候不要栽種。我們沒到時候就栽種,無論是金錢還是工夫都要多花,結果卻不見得好。二是種菜一定要上足基肥。如果不上肥,不如不種,免得佔用土地和浪費種子。

在南方,春天是雨水最多的季節。可是北京的春天卻非常乾燥。我們頭天剛澆了菜,第二天菜地又幹了。我們按照當地農民的做法,把塑料水管放在菜畦裡,接通水龍頭,讓水在畦面漫流,澆它一個晚上。我們計算了一下,這樣一個晚上要耗水2030噸,可是還澆不透一塊10米多長、1.5米寬的菜地。而且,太陽一晒,風一吹,過不了兩天,地又都乾裂了。散步的時候,我和爸爸仔細觀察附近的土層剖面,發現這裡的表土層非常薄,只有十幾釐米,表土下面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和粗沙,難怪不管澆多少水,都會漏得光光的,表土層總是乾乾的。後來,爸爸想了個好辦法。他在菜畦兩側挖淺溝,一有空就用水管把水引到溝裡,讓水均勻地,慢慢地滲透到菜畦裡。這個方法我們一直用到現在,效果相當不錯,以前把水管放在菜畦裡,水管附近的肥料都被沖走了,菜長得又小又黃,用這個辦法也可以避免這個部題。另外,我們也使用了覆蓋。沒有覆蓋,頭天澆的地第二天就幹了,但是有覆蓋的地方,澆一次水可以保持潮溼兩三天。我們還發現,在南方,農民們都是把菜畦整得高出地面的;但是這裡的農民卻是把田面整得低於地面。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南方雨水多,菜畦高出地面是為了便於排水,但是北京天氣乾燥,田面如果高於地面,一澆水,水都漏光了,但田面如果低於地面,卻能起到積水的作用。這也是一種保溼的方法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shenghuo/yuanyi/7zw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