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創意設計 >設計教程 >

漫談繪畫與平面設計的差異性

漫談繪畫與平面設計的差異性

對繪畫與平面設計(以下簡稱設計),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平面設計師了。設計師不但需要具備繪畫的基本造型技能與審美意識,更需要具備對形式美法則的特殊理解和創造性的意念。出於職業的因素,對繪畫與平面設計的異同性,一種人認為,只要有繪畫的造型功夫,設計便不成問題;而另一種人則認為,設計就是設計,有繪畫的造型功底不見得就懂設計。持前一種觀點的人多為美術院校的師生,而持後一種觀點的人則一般為職業設計師。本文就此話題談幾點看法,欲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漫談繪畫與平面設計的差異性

1.現代繪畫是個性的表露繪畫的意義在於創新,而創新只有通過“個性化”才能夠得以實現,重複的繪畫沒有生命力。回顧繪畫發展史就會發現,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每一位傑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徵。畫家,尤其是現代派畫家,他們在創作時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其作品的社會性。在某種意義上說,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現在個性化上。通過作者對美的形式法則的特殊理解而存在著。任何一個偉大的畫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畫家必須把自己個人的主觀意志潛能釋放出來,最大限度地表現自我。這方面,梵高無疑最具典型的代表意義。梵高於他生前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所創造出的大量個性化作品從未賣掉過,就是因為其作品的極端“個性化”,以致不能被人們所接受。現代繪畫個性化的表現還體現在五花八門的創新手法上。當今的世界正走向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的社會,如何反映這一時代特徵,是每一個前衛藝術家思考的問題。在西方藝術表現形式日趨複雜多樣的今天,架上繪畫似乎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前衛藝術家們為了表現具有個性的獨創性,往往將一些不同種類的藝術式樣相結合,以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這些光怪陸離的所謂“個性”的藝術品在現代藝術展中司空見慣,藝術家們完全不必考慮觀眾能否接受,而只表現自己的創新。2.依附性是現代設計在商品經濟中的本質反映設計與繪畫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對商品的依附性上。設計作為商品在為市場服務時必須具備“包裝”價值與“使用”價值。要想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滿意,最終實現設計的價值,就必須通過市場競爭的考驗,設計得成功與否在於它能否通過美化產品而最終實現促銷的日的。現實中幾乎每一位設計師在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時,都會盡量去迎合和滿足客戶的需要。一方面設計師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揣摩他們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設計方案得以通過。另一方面,客戶可能對市場的把握瞭解遠勝過設計師,設計師不得不服從客戶對他提出的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絞盡腦汁去思考去解釋自己的作品,也許自己認為很滿意了,但最終的評判還是客戶對其設計能否通過。在這裡有一種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戶選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而未通過的設計不一定就是“壞作品”。我們常常可以碰到這樣的情況,設計師為某一設計出了一組方案,對其中的某個方案很滿意,而客戶往往選中的卻是設計師自認為“陪襯”的方案,最終的裁決權當然是客戶。設計師只有屈從於他們的“上帝”,這就是市場。設計對商品的依附性還體現在“市場”是設計的指揮棒。

市場的強勁與疲軟將直接影響設計行業的起伏。如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初,歐洲主要工業化國家的生產過剩,消費匱乏,市場處於嚴重的經濟蕭條狀態,生產停滯不前。荷蘭的頓巴設計公司上門為一些廠家服務時得到的回答是:“經濟不景氣我們暫時不需要設計,現有的設計就足夠了”。還有另一種情況是,當市場上某種產品在賣方市場狀態,產品供不應求,廠家對“設計”也會不屑一顧。

3.對混濁美的追來是繪畫藝術的本質體現

繪畫與設計的區別不僅僅體現任“個性化”與“依附性”方面,還體現在對形式美規律追求的差異性上。

“混沌”一詞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中國人喜歡含蓄,認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體現著一種不確定的耐人尋味的特徵,這和中國的古哲學與宗教有關。中國古典繪畫所表現的“空靈”、“氣韻”,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筆墨表現無限的意境等美學思想,都在於這種“混沌”之美。

這些手法在設計中也偶爾能見到,但一般來說僅是借用繪畫的表現手法,以增強設計的藝術性而已。它們不是設計的最終目的。我們從杉浦康平等大師的作品中就可以體會出這一點。具體來說:杉浦康平為敦煌設計的系列從書,從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國畫“空靈”、“氣韻”之境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敦煌中的圖形元素,運用現代設計的基本構造原理加以組合。這種“空靈”混沌美的境界只是作為設計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終能真正反映出這套系列叢書的內涵。這充分表示出大師的獨具匠心和對繪畫與設計關係的把握上。

在西洋繪畫方面,雖然流派眾多,形式各異,但整體精神同樣是在追求“混沌美”。古典油畫儘管形態表現得細緻、逼真,但其意境追求的則是深奧悠遠,發現出不確定的“混沌美”。而現代派追求的則是標新立異,追求的是超現實荒誕的不確定性。米羅追求的是童趣的海底世界般的夢幻,體現著不確定的“混沌美”,柏洛克則拎著顏料桶在畫布上滴灑而不拘一格,他似乎是更接近在追求著“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

繪畫對“混沌美”的追求還體現在對材料肌理的選擇上。何種題材何種效果,需要何種肌理是繪畫追求混沌美的表現之一。繪畫,尤其是現代繪畫,在一幅作品中選擇綜合材料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多種材料的運用旨在加強畫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過撲朔迷離不確定的材質肌理的運用,以達到變化多端的目的。

4.秩序美是平面設計的核心體現

設計不同於繪畫還體現在對秩序美的追求上,現代設計對實體的進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則。形式是實體的具體化、豐富化、精確化。可以看出德漠克得特以原子結構來解釋宇宙實體的內在形式,畢達哥拉斯派則以數理描述宇宙實體的外在形式,他們從天空星辰的佈局中悟出了點、線、面的幾何關係,從而把數推為宇宙的本體(“宇宙”這個詞在古希臘就包含著和諧、數量、秩序等意義)。

在設計方面,數對設計的影響,遠的不說,僅從近代有關設計的理論,對平面設計的貢獻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如瑞士設計家約翰·契肖德所發明的數字邏輯形體設計在書籍設計中的運用。再如設計家羅爾·羅塞利奧對哥特式聖經內頁邊緣數值比例的發現,即著名的九段劃分法,他求出了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1/9作為內邊,兩個1/9作為外邊,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1/9作為天頭,兩個1/9作為地腳的規律。

而在1946年,方·德·格拉夫根據羅爾羅塞利奧的九段劃分法,求邊緣的比例圖,發現了用幾何計算的簡單方法取代九段劃分法,這種方法被稱為“蛇瓜式劃分法”。

在現代設計史上對20世紀影響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勒·科布歇。他運用建築學的基本理論根據人體比例進行黃金分割,被稱為模數設計體系。模數最初對於建築形式有著重要的貢獻,後來被運用到平面設計中。模數理論的基本原理就是對太陽神的肚臍、頭頂和伸直手臂的指尖進行分割。之後勒·科布歇將之變為44個長方形進行空間分割。模數體系的核心,就是試圖利用人們對級數變化心理反應所產生的秩序美進行設計。在勒·科布歇發明模數之後,歐洲各國設計師紛紛運用這一設計原理並將之進一步推進,最終形成了網格設計的理論體系。網格設計體系把幾例分析法和數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特徵是重視比例感、秩序感、連續感、清晰感。總之,它是以理性的數理為基礎的形式法則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從上述的例證來看,設計的美感體現在有秩序的數理的韻律上,這點與繪畫有著本質的不同。

5.平面設計的獨立性體現在版式編排和字型形態上繪畫是以圖的形態傳達著資訊,一幅好的繪畫作品可以濃縮巨大的資訊內容,是文字高度濃縮的載體,在某些場合它可以代替或補充文字的不足。雖然如此,由於繪畫與文字傳播的功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繪畫作為單獨的藝術形式其畫面不存在文字的說明。既然繪畫藝術可以無文字表述出現,故此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編排問題。而設計無論是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還是特地為某種產品服務,都必須有文字的說明。只有通過文字形態的存在,其自身價值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現代平面設計作為版面設計(typography)有兩種意義上的版式編排:一種是圖形與文字的結合,另一種是純粹文字間的自由組合。這兩種形式均可稱為版式設計。但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版式設計都離不開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編排需文字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態的差異也豐富了版式編排的多樣性。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各民族文字其形態演化的過程都來源於“畫圖記事”,與圖相聯絡。如果把這種“圖形”稱之為“繪畫”的話,那麼文字和繪畫在他們幼年時代本是同根同源。但從現代設計的角度或世界文明史的程序來看這一問題,就會發現文字的形態特徵顯然已完全抽象地“獨立”於“繪畫”了。此外,在近一個世紀的現代設計發展歷程中,前輩設計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版式編排的形式法則,構成了現代設計的基礎理論,如:比例、力場、中心、方向、對稱、均衡、韻律、對比、分割等,以及黃金分割在設計中的運用,德國標準比例、動力對稱學說、草蓆形、立體派格調、螺旋形、模數等等都集中體現了平面設計的獨特語言。而影響版式編排藝術性的“字型形態”已逐漸發展成為新的設計學科。從本世紀初至今,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相繼成立了字型設計公司並在高等學校開辦了字型設計學科。亞洲的日本、韓國等也沒有相應的機構。由此可見,設計有別於繪畫是獨立於繪畫而具有時代特徵的專門學科。6.繪畫與設計的差異性體現在各自的實現方式上由於繪畫與設計存在著巨大的功能上的差異性,同時,在工藝製作的實現方式上也就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繪畫雖然是一門藝術,但在製作過程中技術的成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果說繪畫在藝術的前提下,是一個運用新觀念新手段的創造過程,那麼繪畫在其技術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因素則是完成和實現這種創造性思維的最重要的手段。前文中曾提到的繪畫是個體勞動並突出表現“個性”的單一行為。因此,這就決定了某一繪畫作品,絕對不能重複出現,並且呈現給觀眾的必須是“手工”製作的真實的肌理材料。如油畫,是用以油為結合劑的油性顏料畫在布面或其它材料上。國畫則以筆、墨、宣紙、帛以及水溶性顏料為主要肌理特徵。而作為設計,其產生和發展都由“商業”行為而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激烈競爭而出現的。它的目的是為整個市場服務,具有顯著的商品特徵。在其“實現”方式上必然是在腦力勞動與機器大生產相結合的物化過程。在過去近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設計從來都是以機器印刷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它從未脫離過大機器生產而獨立存在。即使是在國際各種設計比賽中,設計作品的機器生產工藝水平也是評判的重要著眼點。現今時代變了,科技又有了長足的進步,電腦的產生無疑給設計業帶來巨大的變化。設計作品的“生產”方式更加體現了機器的智慧化、工業化和系列化,越來越顯示出“機器”的重要性。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應懂得設計還要懂得機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裝訂工藝,甚至還要懂得在何種狀態下,機器墨色套排序列會對作品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紙張的品牌、種類、效能將會影響設計作品的怎樣質量。綜上所述,繪畫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巨大的差異。二者之間的關係屬於兩個不同性質行業之間的關係——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關係;是多層次、多社會性的理性思考與情感宣洩,表現個性才氣的關係;是體現工業化的生產技術水平與個體藝術者之手工技巧的關係……雖然本文在此強調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但並不否認二者之間的聯絡性。如:早期繪畫與設計的起源、藝術規律的相似性,設計必須具有繪畫審美意識的基本特徵,等等。我們只有正確地把握繪畫與設計的異同,掌握其中的奧祕,理解二者的共性與個性,才算對這一問題有了客觀深刻的科學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chuangyi/jiaocheng/5m6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