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染布 >

【扎染的視野】焦寶林的扎染作品精彩細節賞析(四)

【扎染的視野】焦寶林的扎染作品精彩細節賞析(四)

【扎染的視野】焦寶林的扎染作品精彩細節賞析(四)

染纈為工繪之以藝

———試論焦寶林先生的扎染藝術

衡正安

內容提要焦寶林先生是“南通扎染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經歷、見證了南通扎染事業的創立、發展、騰飛的全過程。他對南通扎染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特別長期以來對扎染純藝術化的探索,近年來籌備“中國扎染博物館”,撰寫《中國扎染》專著等,為扎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關鍵詞扎染焦寶林扎染藝術

扎染,作為我國古老的民間手工印染工藝,起源於秦漢,繁盛於隋唐,已有二千餘年的發展歷史,約六世紀傳入日本,經日本流傳至印度、印尼、韓國以及歐美、阿拉伯等國家,目前我國主要分佈於江蘇、四川、雲南、貴州、湖南等省。江蘇南通的扎染不管從工藝傳承、生產規模,還是在全國所佔的市場份額,都可謂異軍突起、名列前茅。焦寶林先生作為省級非遺保護專案“南通扎染技藝”傳承人,對扎染技藝的挖掘、傳承,對南通扎染事業的創立、生產發展等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特別是近年來對扎染工藝的創新,扎染純藝術化的創作,籌備“扎染博物館”,撰寫《中國扎染》專著等,為扎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源遠流長的扎染工藝

作為古老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輝煌歷史。早在《魏書》《唐書》《全唐詩》,以及古代筆記小說《搜神後記》《清異錄》等歷代文獻中均有“扎染”的描述和記載。扎染,古時稱“纈”、“絞纈”“染纈”等,扎染是後世通俗稱法。扎染是用縫絞、捆綁結紮、板夾、包裹等法,使絲綢等紡織面料防染顯花的一種傳統工藝。後世的各種解釋,以司馬光《資治通鑑》胡注比較簡明準確:“纈,撮採以線結之,而後染色。既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餘則入染矣。其色斑斕謂之纈”。隋劉存《二儀實錄》謂:“(染纈)秦漢間有之……陳樑間貴賤通服之。”扎染服裝在南北朝時,已成為當時人們的時裝,隋唐間是為蕃盛,從宮廷到市井,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性,穿用染纈製作的服飾和日用品成為時尚。唐代名畫家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和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我們都可以直觀地看到當時人物穿著華美的扎染服裝。我國新疆出土的扎染文物則提供了早至北朝初期的扎染實物。大約在唐代,扎染傳至日本,後經日本傳播至世界各地,印度、印度尼西亞、非洲、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也逐步發展形成獨具民族與地域特色的扎染工藝。現在,扎染已成為世界性的藝術。

唐宋以後,紡織印染工藝發展迅速,技術多有突破,分工細化,規模化生產替代了手工作坊式生產。宋代統治者又一度對扎染生產加以限制,加之其工藝自身特點的制約,扎染業日漸衰落,內地僅在民間藝人及少數家庭中世代相傳。明清之際扎染業開始復甦,在我國的雲、貴、川等地以家庭作坊形式得到傳承並有較大發展,呈現出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南通地區的扎染起步較晚,但是在基礎較好的輕紡工業支撐下,特別是在工藝簡單,美觀實用的藍印花布手工藝的基礎上,南通的扎染工業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其產業迅速崛起,形成規模,成為南通地區繼藍印花布之後又一特色手工藝品。焦寶林先生就是南通扎染事業的創業者之一,他經歷、見證、參與了這段艱難的創業歷程,寫下了人生輝煌的創業篇章。

二、艱難的扎染創業之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恰逢改革開放之際,南通市海安縣準備承接日本吉村紡織株式會社扎染加工業務。焦寶林先生受命帶領三位女工,僅憑日方提供的一塊關東絞扎染紋樣,在當地農村採集到一位九十多歲的孟老太太生前自扎自用的一條扎染腰裙,經過悉心研究,反覆試驗,一個多月後就拿出樣品,一舉擊敗六家對手中標。經省有關部門批准,成立海安扎染廠,焦寶林先生從此開始了他三十多年的扎染生涯。在南通市有關部門和海安縣政府的支援下,海安扎染廠,引進現代化生產裝置和先進的管理方法,開創了“總廠+加工點”的新興產業化運營模式,一批農家婦女成了農忙務農、農閒從工的能工巧女。經過短短几年發展,廠房面積達3000平方米,工人數百人,加工點100多個,遍佈全縣,乃至擴充套件到揚州、徐州以及安徽、河南、山東、浙江等省地區,加工隊伍達40000人。產品暢銷日本和南通市兄弟廠一道,僅用5年時間就佔領了韓國花15年功夫才能進入的日本市場。

1993年海安扎染廠已發展成為資產達千萬元的扎染骨幹企業。為了發揮自身的潛力和更大的發展,焦寶林先生離開了為之奮鬥了十四年的工廠自行創業。當年創辦了中日合資錦華服飾有限公司,在辦好現代化扎染企業的基礎上,以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創新現代扎染藝術為己任,艱苦創業,不斷進取。目前,“海安錦華服飾有限公司”成為獨資企業,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園區內,除工廠外,尚有南通扎染文化產業園、焦寶林扎染藝術館、南通大學藝術學院等四所高校實訓基地、江蘇省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有廠房等建築××平方米,員工數百人,另有加工點12個。年產值達4000萬元,扎染製品的出口,從單向的日本市場,發展到亞、非、拉、美、西歐和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焦寶林先生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又曾經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知識的系統訓練,多次出訪日本、印度、歐、美、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對傳統扎染工藝既嫻熟於心,又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其作品無論服飾、日用工藝品,還是純藝術欣賞品均具有傳統和現代雙重美學品格。他將獨創的新龍絞、新縫絞、新縐褶、新防染等手法;水溶性收縮、轉移印花等工藝用於服裝生產,其內在工藝結構和外觀造型都獨樹一幟,一經投放市場立即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青睞。上世紀九十年代緊身扎染新潮服飾“刺蝟衫”、“菠蘿衫”、“壓縐衫”首先風靡日本,繼而時新於歐美,同時受寵於國內市場。僅菠蘿衫一款在歐美市場的年銷量就達100多萬件。早在1990年,他的扎染服飾與南通藍印花布時裝同赴香港表演,轟動港澳和東南亞。1993年,在我國首次舉辦扎染時裝釋出會,吸引了國內外20多家新聞媒體前來採訪,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報導。2005年他製作的模擬絲潑染手唄絞時裝《秋韻》,又獲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大獎賽金獎。

三、“扎染畫”的藝術探索

目前,焦氏扎染製品基本具備滿足國內外市場的所有工藝程式和技術要求,產品型別也從服飾品、日用品延伸到室內裝飾品和純藝術品。特別是焦寶林先生長期以來致力於“扎染畫”的藝術探索,為扎染藝術成為獨立的畫種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任何一種藝術都是產生於民間,提煉與人民長期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實踐,是人類對美的自覺追求。扎染藝術有著獨特的歷史淵源、審美特質和創作手法,由於歷史的原因,它的傳承和發展一度遭到遏制和中斷,因此,其純藝術性鮮有人涉足和理論研究。焦寶林先生憑藉著三十多年的扎染創業,能嫻熟掌握近百種扎染工藝的製作和藝術創作手法。在系統的美術訓練和良好的藝術審美修養基礎上,借鑑其他畫種的藝術語言形式,結合豐富的扎染技法,拓展創作題材和範圍,增強了扎染藝術作品具有獨特表現力,形成了獨特的“扎染畫”的藝術語言。所創作的作品肌理迷離瑰奇,藝術表現力精微細膩,充分運用扎染工藝過程中的隨意性、偶發性效果,經過焦寶林先生三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完成了扎染藝術成為獨立畫種的艱辛歷程。

近年來,焦寶林創作的“扎染畫”作品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賞,2010年,他創作的扎染《百華圖》屏風,共24扇計104幅花卉作品,獲第中國文聯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這是我國扎染藝術第一個金獎。《玉質天香》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等。最近,正在創作《水滸》《紅樓夢》等大型扎染畫作品,這些“扎染畫”的問世,必將對我國扎染純藝術化的探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焦寶林先生對扎染藝術的獨特貢獻

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帶來了文化的同質化和單一化。自然界的偉大和發展規律是物種的豐富性和多元化。文化的多元發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和前提,民間文藝正是這種文化多元的具體體現。為了應對全球文化“單一化”的嚴重傾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並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挖掘、保護、發展人類民間文化,保持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南通扎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承傳了扎染這種傳統的工藝,而且作為傳承人之一的焦寶林先生還對扎染進行了諸多方面新的創作、研究和探索,為扎染藝術的繼承和創新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一是使扎染藝術成為獨立的畫種。以上我們介紹了焦寶林先生在對扎染的純藝術化作出了探索,實現了扎染從手工藝走向藝術化,實現其成為一種獨立畫種的過程,是生活的藝術化和藝術的審美化的理想追求,也是扎染作為一個傳統手工藝的最終歸屬,這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得到的最好的保護和發展。

二是積極籌建“海安扎染藝術館”。鑑於當今扎染手工藝的發展乃處於分散、自發狀態,缺乏系統的、集中的保護措施和長遠打算,特別是當今扎染手工藝人員的嚴重匱乏、後繼無人等現狀。焦寶林先生向有關部門提出建立“海安扎染藝術館”的想法,得到了市、縣有關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援。2010年12月,經海安縣文廣新局正式批覆,同意由焦寶林先生籌建“海安扎染藝術博物館”。這是我國第一座扎染博物館,該館緊鄰海安縣博物館,展廳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扎染歷史概況;二是扎染工藝流程;三是扎染產地流派;四是扎染藝術作品,該館的建成將對我國扎染藝術的工藝流程、作品展示,以及扎染的研究、交流,特別是保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是撰寫《中國扎染》專著。扎染藝術有著二千餘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發明和不斷完善的傳統手工技藝,歷史悠久、璀璨奪目,是人類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這朵鮮豔之花一度凋敝、褪色,幾乎失傳。焦寶林先生結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扎染創業和藝術實踐,著手撰寫《中國扎染》一書,為扎染藝術的挖掘、整理,以及融入近現代以來的最新成果,為扎染藝術的真正振興作出學術性的總結。

扎染藝術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藝術,如何將這一傳統的手工技藝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承傳並有所發展,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這是我們需要為之奮鬥和不懈努力的。焦寶林先生的扎染事業的艱苦創業,對扎染藝術性的探索,是對扎染藝術的繼承和創新。立志建立“扎染藝術館”和撰寫《中國扎染》專著,更是對我國扎染藝術作出的積極貢獻。

(作者衡正安,江蘇省文聯藝術評論家)


[db:qq]圖文教程來源為新浪部落格作者分享,感謝作者授權轉載,轉載請保留作者原博文網址:
_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ranbu/ljk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