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民間工藝 >

優秀生聽慣表揚 一次批評後“自閉”一個月

優秀生聽慣表揚 一次批評後“自閉”一個月

優秀生聽慣表揚 一次批評後“自閉”一個月

老師沒有料到,自己的一個簡單批評動作,竟會讓在班上一直表現優秀的初中女生玲玲(化名)自閉了一個月。

前幾天,玲玲來到杭州市七醫院看病,接診專家發現,玲玲沒有裝病,確實是由自尊心大受傷害引起的心音反應,這種心理因素導致軀體功能暫時失調。

這雖是一個罕見個案,但同校的老師們都很感慨:為何現在的孩子這麼脆弱,經受不起一點批評與挫折?這與近幾年突出強調的賞識教育是否有一定關係?現在的教育還需不需要挫折教育?

[案例]

優秀女生的“自閉症”

玲玲是臨安人,今年15歲,正在上初中。

“一般人進心理門診,都是一個人悄悄進來,但這孩子,是被她媽媽揹著進來的。”何鳴說,起初以為玲玲不會走路是生理因素,誰知他檢查一番後,發現玲玲的神經系統沒有任何問題。

“叫什麼呀,多大年紀了?”何鳴試著以最簡單的方式跟小姑娘交流,結果她伸手指指嘴巴,示意自己不會說話。

“我女兒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那都得怪他們老師。”一說起女兒的怪病,玲玲媽就恨得咬牙切齒。

那天上課,玲玲實在被小說裡的故事情節吊得難受,就忍不住拿出來看。沒想到,剛把書給隱藏好,就被老師發現,走過來將小說沒收,並在玲玲頭上拍了一下。

從小成績優秀的玲玲,這樣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那可是破天荒頭一遭。於是,她當即大哭起來,從此就不說話、不走路。

“現在家裡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哪個家長捨得打孩子,也不要說罵,我們平常跟女兒說話,連大聲一點都不會。”玲玲媽心疼地抱怨,“我女兒這麼優秀,憑什麼要在老師那受這種委屈啊?”

“小姑娘沒有裝病,這是種心音反應。”何鳴說,因為老師的批評,讓她覺得自己名譽受損,自尊心大受傷害,這種心理因素導致軀體功能暫時失調。

排除玲玲的心理障礙,並不困難。何鳴先是教她簡單的發聲,然後讓她讀報,最後放聲唱歌。經過幾十分鐘時間,玲玲恢復了說話和走路的能力。

可為什麼玲玲在家就一直好不了呢?何鳴認為:“問題的關鍵在孩子的媽媽身上,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犯了錯誤也不批評,反而還幫孩子一起怪罪老師。那還怎麼能讓孩子釋懷?”

一次意味深長的失敗競選

讀小學三年級的小婕剛經歷了一次班幹部競選。之前她當過多次班長,但這次選擇競選副班長。

“因為準備充分,最後全票通過。”說起女兒競選的過程,小婕媽媽很感慨。

為什麼去競選副班長?這還要從小婕上學時說起。

小婕上學後,表現一直很優秀,不僅成績很好,在班裡一直是班長。二年級下學期,班幹部重新競選,小婕想連任班長,但最後卻落選了。

“落選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是,老師想讓孩子受一點挫折教育。”小婕媽媽說,競選前老師就跟自己溝通過,說小婕因為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別的方面都特別優秀,但最大的缺點是經不起批評,有時候老師或者同學偶爾說她做得不夠好,她就會難過很久,還經常眼淚汪汪。

小婕媽媽說,其實這個問題她自己也發現了,但一直不知從何下手。老師的良苦用心,讓她特別感慨。

果然,落選後,小婕還沒回到家就哭了,很不理解地埋怨,自己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也沒有犯錯誤,沒有理由選不上。

給女兒做工作時小婕媽媽反覆強調了一點,雖然她很優秀,但其他小朋友也很優秀,也有閃光點。“老師也跟她談了話,最後孩子才慢慢想通了。”小婕媽媽說,自那以後,孩子面對批評坦然了很多。

[調查]

10個家長9個不敢批評孩子

中國有句俗話“棍棒之下出孝子”,講的是對挫折教育的推崇。但最近這些年,隨著中西教育理念的交流,賞識教育越來越多地被人提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們經常走極端,原來是‘棍棒教育’的極端,現在幾乎是把‘棍棒教育’全盤否定,又走了‘賞識教育’的極端。”早報e家網友“巧笑倩兮”是一名小學老師,她說她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因為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了幾句,竟然拿起書包就要回家,還說以後不上學了。“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從小就被溺愛,連爸爸媽媽都不敢批評他。”

記者在學生中做了一個小型調查,小學生8人,中學生12人。其中14人表示,平時在家裡,父母都是表揚多、批評少。有一名小學生還表示,在家裡都是他說了算,就算有什麼要求,父母開始不同意,只要自己一哭,立馬沒轍。

記者在早報e家群中調查了10名家長。大家一致認為教育孩子時應該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並行,但9名家長表示,實際情況中很少批評孩子,甚至不敢批評,因為稍微一批評,孩子就發各種脾氣。另外,具體怎樣進行挫折教育,很多家長也表示沒有頭緒。

[說法]

賞識教育不是簡單表揚

“賞識教育是基礎,但也要適當進行挫折教育。”朝暉中學德育副校長高興平認為,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都要掌握一個度。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甚至是‘獨二代’,他們遇到的普遍問題就是,聽到的表揚聲太多,批評聲太少,所以經常是一遇到批評就接受不了。” 高興平說,現在有些孩子一遇挫折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跟家長、學校的教育都是分不開的。

不過,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有一點很重要,家長要學會跟孩子進行溝通。孩子做錯事進行批評時也要注意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

江心島小學校長沈洪認為,大家也不能把賞識教育簡單地等同於表揚,賞識教育也是需要技巧的。

“當孩子真正取得進步時再進行表揚,不要動不動就把表揚放在嘴邊。無原則的表揚不僅不利於孩子成長,還容易使其驕傲自滿,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沈洪說,比如孩子的吃飯問題,對於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按時吃飯、不挑食、不剩飯確實很難得,所以在一年級,如果小朋友能做到這些,老師就會獎勵他一張小卡片,對他的努力表示肯定。而當孩子升入高年級時,這些就是他應該做到的,所以老師就不會再獎勵。

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在門診的時候,我經常問家長,你喜歡孩子什麼?家長們的回答往往是‘成績好’。那拋開這個,還喜歡別的什麼呢?十有八九的家長回答‘不知道’。”杭州市七醫院心理科主任陳樹林說。

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們所進行的賞識教育,只要成績好,就一味地誇獎,給孩子過度的保護,而不是真正地去欣賞孩子的優點。

在陳樹林看來,真正的賞識教育要講究原則,應該就事論事。鼓勵孩子去競爭,去跟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因為社會的比較可以鼓勵人進步。

現在一個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以他為中心,根本不缺表揚和誇獎。這些孩子欠缺的,是集體環境中的競爭,也可以理解為挫折。

作為家長,如何為孩子創造有競爭的集體環境進行挫折教育呢?陳樹林認為:“體育鍛煉是最好的選擇。”

陳樹林說了自己對兒子的挫折教育。才8歲的兒子去練跆拳道,剛入門時比不上人家,小朋友特沮喪。他就鼓勵兒子說:“這次失敗了沒關係,下次我們把人家比下去就好。”結果,下次小朋友真的贏了,回家討獎賞。

陳樹林沒有讓他如願,而是為他制定了更高的目標。長此以往,隨著腰帶顏色的不斷變化,小朋友不僅很有成就感,而且也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最後,陳樹林想告訴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賞識教育不可少,但千萬別因為你的沒原則,而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minjiangongyi/rnq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