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民間工藝 >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布穀鳥的翅膀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洛浦縣吉牙鄉
艾德萊斯綢傳統織造技藝
織機沙沙,一位維吾爾族老人正對著根根彩絲穿經卷緯,天光透射而下,顯得有些神祕。這即將編織成的花綢——艾德萊斯,在維吾爾語裡的意思正是“飄逸、抽象”。它的圖案既有花卉、枝葉、巴旦木紋,也有木梳、流蘇、樂器紋,瓜果之鄉、歌舞之鄉的氣息躍然“布”上。古老的艾德萊斯綢還有個綽號——布穀鳥的翅膀花,意指有此綢的地方就有春天。維吾爾族隆重的社交場合都離不開它的身影。
攝影/韓林江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第2張
“陶”之夭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老城區
喀什土陶傳統制造技藝
“夭夭”乃是絢麗茂盛的樣子,怎麼能聯絡上土味十足的喀什土陶?其實,這些晾架上色澤簡樸的陶坯,很快就會被施以彩釉,耀眼綻放。喀什土陶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到漢晉時代發展成為彩陶。它雖為日用器皿,卻流光溢彩、色澤斑斕。這釉色與唐三彩神似,花紋器形卻又十分民族,從久遠的時代傳燒至今,展現著西域文明的特質。
攝影/喻成棟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第3張
熱烈的儀式
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鎮漁江村傳統元宵燒燈節俗
焰火花開,一串紅紅火火的元宵鯉魚燈穿行在煙花雨中,迎新春、祈豐年。四川省什邡市的漁江村是在汶川地震裡重生的新村,但它還保留著兩百年來的傳統習俗——元宵節燒燈。大地回春,陽氣復生,燒燈實則是一種最“熱”烈的迎春儀式。一場燈下來,生龍活虎的掌燈人可能鬚眉皆灼,而魚燈卻好像有了靈性。
攝影/鄒聲福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第4張
竹燈那樣美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竹編燈製作技藝
金亮的光線透過纖纖竹網,彷彿使人感受到竹燈亮起的溫暖。越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越顯天然材質的舒適與可親。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區的政和縣,連綿群山與萬頃翠竹完美地聯結在一起,竹源豐足,因而人們也善織竹器。好的竹編師,甚至在劈竹篾時,能不破壞竹子本身的線條及紋路。在每天破竹的脆響與清香中,去尊畏自然、珍重材料、敬惜手藝。攝影/吳文剛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第5張
似錦非錦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武侯祠村
手工魯錦紡織技藝
這匹宛如彩虹般展開的“老土布”,出自院角那臺充滿歲月痕跡的老織機。魯西南濟寧市嘉祥縣的一些農家,至今依然沿用元末明初流傳下來的手藝——魯錦紡織,將有色棉線按照設計好的經緯,製成傳統家織布。22種基本色線,能神奇地幻化出約兩千種幾何圖案。棉紡品魯錦因為它的絢麗,它的千變萬化,得到了原本專屬絲織品的“錦”的美稱。而一個“魯”字,既代表家鄉,也顯示土布粗獷的性格。更重要的是,當地還有一種說法——“土布能養身”。攝影/劉慶偉
化簡為繁雲霞般絢爛的中國民間藝術拾萃 第6張
“土”生土長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對山鄉小胡村
土家族織錦技藝
滄桑的布刀,滄桑的手,正在編制著一條土家族嬰兒的學行帶,這是小巧別緻的“土家花帶”的一種,不需太多專用工具,完全在織造者兩膝間完成。一刀一線,黑白分明,除了在極簡中透露的美,還藏著土家織錦的智慧。花帶只是土家織錦裡的小手藝,更為繁複著名的是土家族“花鋪蓋”——西蘭卡普,而那也只應用最古老、簡單的腰機,織女憑著自然生髮的想象和強大的記憶力,最終化簡為繁,生出雲霞般絢爛的圖案。攝影/張建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minjiangongyi/g4q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