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民間藝術 >剪紙 >

窗格大戲—河北蔚縣戲劇剪紙

窗格大戲—河北蔚縣戲劇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以其染色剪紙及戲曲人物故事的特點而著名。

蔚縣的“蔚”發音,往往很多人會念成“為”,如“蔚藍的天空”、“雲蒸霞蔚”等;可放在河北蔚縣作為地區名稱時的發音,實為“宇”音才對。

蔚縣的剪紙,是用刀刻出來的。和剪子相比,刀刻的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並且能夠完美刻畫其細部。其中特別令人讚歎的是“拉鬍鬚”刀工技法,就是刻制人物的鬍鬚和毛髮,要求根根細微,並且還要勻稱,不能有絲毫的差池,細緻而精巧,如刻斷一根則全盤作廢,可見其難度和精度不是一般。

蔚縣剪紙使用的紙張多為宣紙、高麗紙,他們先將一張一張疊摞在一起後浸溼,大約四五十張左右,待晾至幹後,把畫好的圖樣薰至上面,然後再按照圖案刻下。他們使用的刻刀大大小小几十把,視不同的需要來選定。刻制剪紙時,下面墊有蠟盤活椴木板,隨著刻制時的需要隨意轉動,非常靈活。刻刀在他們的手下時“劃”時“頓”,細緻而精巧,刻出來的剪紙絲絲縷縷連在一起。在白色的剪紙刻成之後,就用各種濃郁的顏色點染而成,豔麗而多彩。

窗格大戲—河北蔚縣戲劇剪紙

鐫刻後再用純正濃郁的色彩點染而成,作品豔麗而多彩。蔚縣剪紙吸收了河北武強木板水印窗花及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等藝術形式之所長,色彩強烈,鮮豔明快,成為蔚縣剪紙特有的風格。

蔚縣剪紙中,戲曲人物最令人著迷。這源於他們有著喜愛戲曲的傳統。

蔚縣人喜愛戲曲,是有著淵源的歷史文化背景。蔚縣曾是一座歷史名城,古稱“蔚州”,是中原北方漢族與契丹、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交匯之地,又是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內地通往塞外之咽喉要道。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也帶動此地文化的繁榮。蔚縣素有“八百莊堡,八百戲樓”之稱,每一個莊堡之中,必有寺廟和戲樓。

蔚縣人愛看戲,是遠近出名的。早年間,村村都有劇團,每逢過年過節、趕集、趕廟會時,各村的戲樓前必是鑼鼓喧天,一派熱鬧的景象。正月唱戲,廟會唱戲,辦紅白喜事唱戲,祭神祭祖也要唱戲。有廟會戲、開光戲、開市戲、上馬戲、發喪戲、還願戲、拉官戲、氣於戲、義賑戲、行會戲、活日子戲等,名目繁多。流傳的戲曲種類也很多,河北梆子、京劇、評彈以及晉劇等。還有別具一格的蔚縣本地戲曲,劇種有:蔚州弦子腔、蔚州羅羅腔、蔚州賽戲、蔚州梆子腔、蔚州秧歌、蔚州道情、蔚州耍海爾、蔚州燈影戲、蔚州高橋戲等。而劇目更是繁多,單河北梆子的傳統劇目就有五百多個。

現如今,還存有的古戲樓就有三百多座,且造型也是多種多樣。有主臺和兩個副臺組成的三面觀戲樓;有三座戲樓排成“品”字型的戲樓;有上下兩層,兩班戲同時唱的雙子太戲樓;還有臺上唱戲,臺下還能照常通車行人的穿心戲樓等,共計十多種造型的戲樓。在蔚縣的宋莊,就有一座“穿心戲臺”的戲樓。這座“穿心戲臺”的中間是一個通道,平時不演戲時,人們穿行其中,如演戲時,只要將中間搭上木板,就成為戲臺了。不單是交通、貿易較發達的八大集鎮建有戲樓,就連相對偏遠閉塞的小村堡中也有戲樓。有的村堡中多達四座戲樓,還有相鄰村莊合建戲樓。由此可見,蔚縣人喜愛戲曲已到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程度。

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些形式各異的戲臺,大多都已破舊不堪,甚至頹敗荒蕪。世事變遷,古戲樓失去了往日鑼鼓喧天的熱鬧景象,曾經縈繞著豐富多彩戲曲的戲臺,現今已成為孩童們的玩耍之地。但是,戲曲的生命力在這裡依然存在,不僅僅還能從老鄉們的口中哼唱出來,它還留存於今日已是民族瑰寶的蔚縣剪紙藝術之中。

戲曲對蔚縣剪紙有著重大的影響,而蔚縣廟宇中的壁畫,也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蔚縣除了戲臺多,廟也很多。蔚縣是“有村就有廟,有廟必有壁畫”。廟內大多都有壁畫,而壁畫大多又是精美絕倫,往往都是佔滿牆壁,場面絕對恢巨集。現今,有許多廟的門窗已經譭棄,較為殘破,但裡面的壁畫儲存基本完好。

滿牆的壁畫,其氣勢之巨集大、區域性之細膩、色彩之豔麗、人物形象之生動,令人歎為觀止。就是這些精美的畫面,為那些剪紙藝人在最初學習人物造型時的練習,提供了最佳素材。這些壁畫對今日蔚縣剪紙所獲得的美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以及功不可沒的意義。至今,很多老剪紙藝人,都對此有著深刻美好的記憶。剪紙藝人任玉德(2005年5月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請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就曾講述過,他小時候上學時,寺廟的大殿已成為當時的小學校教室,孩子們就是坐在滿牆壁畫的“教室內”上課。每天看著壁畫中的人物與故事,那些畫面早已深深印刻在他們的腦海中。任玉德在開始練習刻剪紙時,就是對照著壁畫中的人物來學習造型技藝的。

因為喜愛戲曲,心靈手巧的剪紙藝人們,將戲曲搬上了莊戶人家的窗格之上,他們將戲曲故事的情節與畫面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概括,以章回為系列,每四幅剪紙為一回的形式表現出來。人物往往會根據其性格的動作、造型來設計,劇情則是以一場戲中最為精彩的片斷或是人物亮相的動作,將整個劇情銜接起來,將整個戲的故事情節串連起來。

如《轅門射戟》,這四幅窗花剪紙人物剪刻的是:呂布箭射戟,紀靈被嚇得撩起了袍子,劉備泰然自若,張飛則背手觀望。故事是見於《三國演義》,描寫漢末淮南的袁術,派大將紀靈攻打劉備,但又恐徐州的呂布幫助劉備,就先贈禮物給呂布。劉備因兵薄力微,也求助於呂布。呂布看穿了袁術先取劉備、後攻自己的陰謀,於是設宴請紀靈、劉備前來相會。席間呂布為他們講和,但紀靈不願和好,以難以覆命來推託,呂布忿而下座箭射戟,以威逼紀靈收兵。通曉這齣戲的戲迷們,看到這四個人物形象,就自然會聯想到整個劇情。

再如《秦英西征》,故事講述的是:西番王莫里沙下戰表,要奪大唐江山,駙馬爺秦懷玉奉旨徵西。其子秦英趁父遠征之際在金水橋上釣魚,因太師詹佩過於無理取鬧,年輕氣盛的秦英刀劈太師。為此,銀屏公主綁子上殿請罪,群臣則向唐帝求救,適逢秦懷玉被番兵圍困,程咬金回朝搬兵,最後,唐帝則命秦英戴罪徵西。秦英大破番兵,活擒了莫里沙。這套剪紙畫面表現的是金殿上皇帝端坐龍案前,手捻鬍鬚聽著老臣的話語;英俊的秦英躍躍欲試;還有回朝搬兵的程咬金。有趣的是,程咬金雖表情沉重,卻兩手各抱一隻剛從西域帶回的小獅子。獅子是民間中最為喜愛的瑞獸,在這套剪紙中出現,有著雙重的寓意,充分體現出剪紙藝人的慧黠與幽默。

蔚縣剪紙中的戲曲人物,有著戲曲舞臺上鮮活的影子。性格化的臉譜,生動的姿態,那一招一式的形象刻畫,靈感都來源於戲臺上。藝人們還往往會將完整的故事或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統統刻畫出來,有的多達20多幅剪紙,成為一個系列,其壯觀程度對於戲迷們來說,就像是坐在自家炕頭上,看著在窗格間上演的一出出大戲。

戲曲人物剪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當屬著名的老藝人王老賞(公元1890-1951)。他所創作的剪紙藝術,是總結了前人的創作經驗,又融合古本小說中的人物和年畫人物造型的特點,將二百多出戲曲中的人物進行再創作,完善了傳統刻紙以及染色技法,使得人物形象繪形繪色並且神韻十足。每一幅剪紙的構圖都是簡潔且又豐滿,沒有餘贅之感,色彩明豔鮮麗。他為蔚縣剪紙的最終成熟與巨大影響,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在蔚縣的百姓家中,窗花、年畫中處處都是戲曲的影子,戲曲中的故事、戲曲中的人物、戲曲人物的臉譜,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已成為當地窗花及年畫中的重要題材,也使蔚縣窗花成為最具地方文化的特色剪紙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yishu/jianzhi/yke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