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編織 >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作家除對於她嬌美的面容和優雅的身段的細緻描繪,也描摹了她的精美衣著,從鑲邊到褶皺,事無鉅細,最惹眼的還是她“長能及地的開司米大披肩”,從故事最開始拍賣遺物時提到開司米大披肩,後面又多次提到,對於深愛編織的人更是容易注意到這一點,而這個開司米披肩到底是什麼來歷?在茶花女償還債務時還可以拿來典當,它到底有多矜貴?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茶花女》插畫

小仲馬在描寫瑪格麗特不俗品位和奢侈生活的時候,不惜筆墨描寫了她的開司米披肩,展現這件當時的熱門單品的流行程度和昂貴价格。書中瑪格麗特與她的同伴“穿的是時髦服裝,披的是開司米披肩,大門口還有華麗的四輪轎式馬車在恭候”,令那些貴婦人也相形見絀,心生豔羨。瑪格麗特平日不喜招搖,“冬天披著一條開司米披肩,夏天穿著十分淡雅的長裙”。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2張

(俄文版《茶花女》插圖,圖中瑪格麗特身披開司米披肩)

開司米(cashmere)最初指的是克什米爾地區的手藝人織造的織物製成的披肩,這種織物用山羊表皮層的細絨捻成的毛線織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羊絨。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新古典主義時期,西歐的美女們追逐著巴黎的時尚,褪去厚重的胸衣和裙撐,穿上了輕薄飄逸的薄紗裙。然而歐洲的氣候並不怎麼體恤這些女士的愛美之心,以至於很多人得了風寒、肺癆等呼吸系統疾病,披肩成了兼具裝飾與保暖功能的最佳搭配。當時的披肩材質各異,有薄毛織物、薄地織金物錦、白色絲綢等,但是最受推崇的便是來自克什米爾地區的開司米披肩。當南征北戰的拿破崙軍隊將開司米披肩帶到巴黎的時候,這種輕薄美麗的織物頓時受到了上流社會婦女的歡迎,於是大量的開司米披肩被出口到以法國和英國為主的歐洲各地,成為餐廳和舞池的靚麗風景。據說作為當時的時尚icon,拿破崙的約瑟芬皇后擁有三四百條的開司米披肩。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3張

(十九世紀開司米披肩,藏於英國V&A博物館)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4張

(十九世紀初開司米披肩的不同佩戴方法)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5張

(披肩是19世紀的時尚女子不可缺少的裝備)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6張

即使在紡織品價格日趨低廉的今日,相對於其他面料,羊絨依舊可以算得上價格不菲,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更是如此,其價值可與珠寶相媲美。當瑪格麗特窮困潦倒的時候,她便是“賣掉了馬車、開司米披肩,當掉了首飾”,以此還債。約瑟芬皇后的開司米披肩每條價值1.5萬到2萬法郎不等,據小仲馬在書中描寫,瑪格麗特的一對鑽石耳環價值四五千法郎,可見羊絨披肩價逾黃金,可與高檔珠寶相媲美。羊絨的矜貴之處在於品質卓越而產量低下,它輕薄柔軟,又順滑美觀,可塑性強,再加上上佳的保暖性,至今沒有任何一種面料能夠與之媲美,而一頭山羊一年生長梳理出來的羊絨,只夠織一條圍巾,且高品質的羊絨只產在極寒地區的山羊身上,其中又以頸部和腹部周圍的最優,也無怪乎羊絨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開司米披肩手工編織教程 第7張

現在人們說起羊絨披肩或是羊絨圍巾,恐怕第一反應就是大不列顛的蘇格蘭格子圍巾。而在開司米披肩剛引入歐洲的時候,流行的紋樣並不是蘇格蘭格紋,而是渦紋圖案(Paisley),這種來自於東方的華麗優美的圖案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十分盛行。由於價格昂貴,產自克什米爾的開司米披肩只有少數人才消費得起。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生產製造的羊絨產品作為克什米爾羊絨披肩的廉價替代品開始進入市場,配合當時開始從蘇格蘭往英格蘭蔓延的蘇格蘭格紋風潮,逐漸將克什米爾的羊絨披肩取代,形成了自己的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bianzhi/z29g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