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編織 >

謎途 編織想象的飛毯 時間空間織毯手工教程

謎途 編織想象的飛毯 時間空間織毯手工教程

謎途 編織想象的飛毯 時間空間織毯手工教程
圖片說明:邁克·凱利 (1954-2012)《小雛菊蓋毯》,1990,毛線鉤針織品、玩偶、絨毛玩具   
謎途:編織想象的飛毯        樂夢融 李岑  藝術家可以用筆墨和油彩盡情驅馳想象力,為什麼不能用針線呢?正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的《謎途:時間·空間·織毯》展覽,把編織技法引入當代藝術的殿堂。   毯子可以像繪畫一樣掛在展廳牆壁上供參觀者欣賞,但它們卻不高高在上,你可以走上去、躺下來、聞得到甚至“聽”得見——這是一個立體的展,有“溫度”的展,觀眾可以以一種生活的狀態去體會。   觀眾調動自己的五官、五感和想象力,去解開關於毯子的“迷津”。展廳“預熱”區裡,擺放著一件可以躺上去的藝術品:柔軟美麗的織毯沙發,邀請觀眾躺一躺,歇歇腳,講幾句悄悄話,放空心靈,為接下來的奇妙之旅騰出空間。這件弗朗茲·韋斯特的《會議廳》來自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展覽刻意淡化了學術的劃分方式,沒有按照年代、流派等排序,而是全部打亂。   海報選擇了看上去溫馨可愛的《小雛菊蓋毯》,它是一種對毯子的情感表達。然而,毛毯之下卻有殘酷美,這是一個看不到身體的娃娃,看到頭和腳,看到毯子下的突起,但看不到成長的過程,甚至不知道娃娃是男是女。但是它身上又蓋著特別純潔的小雛菊花式。但是你不知道它背後藏著的是邪惡還是傷害,這種複雜的情感,叫人想起童年。   一定要歸納展覽的線索,那麼就是作品之間的對話。比如,哥倫布時期的珍貴織物片段、“貧窮藝術”藝術家的廉價塑料西瓜毯,與清代宮廷精美的緙絲作品同室相處。展覽也可以從很多個角度去切入。對時尚感興趣的,可以看到薇薇安·韋斯特伍德、馬丁·馬吉拉、BLESS等;想一睹繪畫大師的壁毯,有畢加索、米羅、呂爾薩的毯子“坐鎮”。原來重量級的當代西方藝術大師都曾把部分作品加工成為毛毯,讓我們想起國畫家把繪筆燒製在陶瓷上的相仿經歷。   從6世紀儲存下來的毯子,多用植物、礦物著色,色彩樸實自然;新疆毯子在清代就用“熒光粉”加工,並且毯子上畫鴨子與烏鴉,詼諧現代,仿若電腦畫素畫;摩洛哥的毯子是有“咒語”色彩的,就像中國人會在家貼“符”一樣,它的圖案、色彩都有自己的一套符號系統。展覽還特別加入了中國的藝術家,其中萬曼和宋懷桂夫婦本身就很有“故事性”;此外還有輪胎、咖啡豆、拖把毯子;展內也埋藏了聲音線索,等待觀眾“解謎”;展覽衍生品售賣處名叫“遊擊店”,毯子的“傢俱音樂”在這裡可以暢快試聽。通過參觀“謎途”,普通觀眾腦中對“毯子”的概念無限拓寬。   策展人龔彥說,某些藝術家追求“快”,做出的作品慢慢地失去了它的敏感性,也無法感動人。織物就不同,它快不了,它必須經過挑色、染色、編織修改等過程,時間跨度很大。可以說是反當代藝術模式而行之。很多藝術家過多地沉浸於“觀念”的生產中,對色彩、材質、體積的感覺卻慢慢衰退。“謎途”寄託著一個希望:重新喚醒人們對於美、對於形式的熱愛。   很多人會問:展覽為何命名為“謎途”?按照龔彥的說法,這個展覽中的毯子,是走下了歷史上象徵禮儀的神壇,卻也還沒進藝術的象牙塔,這個微妙的區間,就是毯子自己的“謎途”。   《謎途:時間·空間·織毯》展覽持續至7月13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bianzhi/z22r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