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編織 >

新聞聯播報道愛心事蹟 八旬老人織毛衣送孤兒手工編織教程

新聞聯播報道愛心事蹟 八旬老人織毛衣送孤兒手工編織教程

新聞聯播報道愛心事蹟 八旬老人織毛衣送孤兒手工編織教程

    1月16日,央視《新聞聯播》“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欄目,用時2分38秒報道了開封市“八旬老人李鳴6年織300多件毛衣捐給孤兒”的故事。
 
    報道中說:前幾天,一位市民扛著一大包毛衣送到了開封市社會福利院,他說,這幾十件毛衣不值多少錢,是老母親親手織出來的,送給孩子們禦寒。
 
    開封市社會福利院辦公室主任宋志剛說:“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鉤織這麼多毛衣!這個事情真的非常讓我們感動。”
 
    當工作人員讓捐助者在愛心捐贈登記表上留下個人資訊時,他再三拒絕,在工作人員的堅持下,他勉強留下了老母親的名字——李鳴,但仍然不肯說出老母親的住址。
 
    他說,老母親一直囑咐他不要聲張,老人覺得做這樣的事不算啥。 鄭州晚報記者 張玉東 汴梁晚報記者 汪元蒙 文/圖
 

新聞聯播報道愛心事蹟 八旬老人織毛衣送孤兒手工編織教程 第2張

老人:活著能動,就該為社會做點事

 
    央視記者幾經周折,通過走訪毛線市場、公安戶籍室和好幾個社群,終於找到了李鳴老人的家。
 
    李鳴這樣告訴記者:“我作為一個活著能動的人,應該給他人、給社會辦點有意義的事。不累,我要是手裡不幹個活,反而感覺著不舒服,就是這,我一干活就來精神了,生來就愛勞動吧!”
 
    李鳴從七八歲起學織毛衣,現在織件毛衣大概需要四五天時間。為了多織毛衣,她買各種顏色的線頭團,質量沒問題,價錢還便宜。不同顏色的毛線搭配著織成各種花紋的毛衣,反而比單色的漂亮,孩子們也更喜歡。
 
    老人年輕時在部隊服役,退休前在一家國企當工會幹部,59年黨齡。老人兒孫滿堂,都很孝順,老伴離世後,她總想著為社會幹點啥。
 
    說起織毛衣,老人說,她就是覺得這些孩子需要關愛。
 

網友:老奶奶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李鳴事蹟一經報道,引起網友的認可和共鳴。
 
@帶老魔杖去流浪:心美手巧,老奶奶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喜樂永恆-:感動就在身邊,善良的人總能長壽,好人會有好報!向這位善良的奶奶致敬,助人為樂,是人的一大美德!
 
@永永-318:這樣的中國人在中國有多少位?她不是大款,不是大官,她卻有大義!
 
@忽悠mogi1982:您是偉大的母親,您美麗的心靈溫暖著祖國的花朵
 
@xueqingzhao2013:支援!在我看來,社會上還是好人多呀,而且無處不在,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好人,自覺勇敢引領著正能量的社會潮流……這位奶奶雖不留名卻更顯品德之高尚,很值得學習和讚揚!

 

新聞聯播報道愛心事蹟 八旬老人織毛衣送孤兒手工編織教程 第3張

七八歲與鉤織結下不解之緣

 
    2014年12月19日,《汴梁晚報》就以 《八旬老人情繫孤殘兒童》為題,報道了81歲的李鳴老人捐助孤殘兒童的故事。
 
    李鳴老人首次接觸鉤織是一個意外。1941年,李鳴就讀的小學對面是一家救濟院,院裡的孩子大多十幾歲,救濟院給她們發毛線,讓孩子加工毛衣。“發的是卡斯米線,就像現在的膨體紗線。”李鳴說,“她們要上課學習,還要勞動,一個月下來也打不出來一件毛衣。”
 
    由於沒有錢買燈油,救濟院的孩子大都等月亮出來後,在月光下織毛衣。
 
    當時七八歲的李鳴好多次到救濟院幫著織毛衣。“我看她們挺苦,就和她們說,這樣吧,你們打好底下的鬆緊邊,我織上面的平針,在我織中間的時候,你們織袖子,等我中間的織好了,你們那邊袖子也差不多了,這樣你們就可以完成任務了。”就這樣,她與鉤織結了緣。
 
    “很小的時候就很有愛心。”李鳴老人兒時的玩伴,83歲的李淑英老人告訴記者,“只要能幫助別人的,她都會去做。”
 
    1948年,14歲的李鳴參軍。“吃完窩窩頭,喝完小米湯,穿上一直到腳脖子的大衣,想到以後參加工作需要文化,我找到連隊指導員,提出想要回學校上學的請求。”李鳴講起第一次入伍時說,“得到批准後,我把軍衣一脫,穿上小棉襖去上學了。”
 
    李鳴在河南省立開封女子中學(現為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上學的3年時間裡,還當起夜校教師。
 

她是同事眼中的貼心人

 
    1951年從女中畢業後,李鳴再次入伍負責宣傳工作,為了方便戰士們讀書,她經常騎著自行車帶著兩捆書送到連隊。李鳴對自己的評價是好管閒事,“這一輩子光給別人介紹物件都不止三五十對,為別人織毛衣也不計其數了”。
 
    1955年,李鳴轉業到地方工作,始終保持著“好管閒事”的習慣。“單位的司機拿來一斤半毛線,請我織一件毛衣,沒想到拿毛衣的時候,多了一件毛背心。”原來,李鳴織成毛衣後,發現還剩二兩線。“剩下的毛線退回去可能浪費了。再說,他還是從農村出來的,經濟上也不好,我就買了半斤毛線添上,織了一件毛背心。”李鳴說,“司機師傅拿毛衣的時候還說,頭一回見到幫忙織毛衣還添毛線的。”
 

退而不休,關愛無聲

 
    退休後,李鳴一年又一年地匿名為孤殘孩子做事。除了開封市社會福利院的孩子穿過李鳴織的毛衣外,開封SOS兒童村的孩子也穿有老人織的毛衣。“2010年市婦聯曾經倡議全市的婦女同志為兒童村的孩子織毛衣。”兒童村村長助理田瑞紅告訴記者,“那時候就有這位老人捐贈的毛衣。”
 
    據李鳴回憶,她沒有到婦聯領毛線,用自己的毛線織了20件毛衣,委託婦聯轉交給了兒童村。在送衣服的時候,她聽說蘋果園社群一戶家庭生了4胞胎,又給這家織了4件一模一樣的毛衣。“我當時覺得,不管這家經濟水平怎麼樣,一下子有4個孩子需要養,壓力一定很大,就想幫他們一把。”李鳴說。“怕人家感謝她,她讓社群工作人員幫忙轉交的。”李鳴的老鄰居說。
 
    老人的低調在同事和家人中是出了名的。“我母親說自己做的事太小,不希望多宣傳。”李鳴的兒子說。
 
    老同事劉女士說:“退休後,我多次聽說她在做好事兒。前幾年我還問她,你都在家幹啥啊老大姐?她說,沒事兒打點毛衣。我說,你的頸椎不疼了?她說,看著電視織毛衣,也打習慣了。”
 
    由於長時間織毛衣,老人練就了極為熟練的手法,說話時可以織,看電影時可以織,就連走路也可以織。
 
    “我不讓單位來拿毛衣,也不讓福利院來拿,他們如果過來發現我年齡大,會給我送點心、水果什麼的,我不缺。”李鳴說,“我可憐這些孤兒,他們更需要關懷。在電視上看見孩子們穿上了我織的毛衣,心裡可高興。”
 
    兒子把幾十件毛衣捐出去後問:“媽,你還織不織了?”
 
    老人說:“活到老,織到老。”現在,她又織好了4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bianzhi/nllz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