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編織 >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瑞典針織設計師桑德拉·巴克倫德Sandra Backlund,瑞典針織女王,時裝建築師,編織詩人。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2張

    從2004年Beckmans貝克曼學院的畢業設計開始,巴克倫德就在瑞典受到廣泛關注,她的作品為我們呈現的是不同於瑞典傳統實用主義的獨特針織風格。這些系列中,有用頭髮做成的服裝,她以新潮的方式更新了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同時運用全新手法來展示人體自然曲線。“我曾經參考大量的資料,但現在什麼也不看,完全只憑內在感覺。即便如此,我也從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我的作品只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而已。”Backlund的創意均來源於對織物的靈感,羊毛服飾粗厚膨鬆,造型雖誇張卻具有超強的表現力。至今她已經推出6個系列的概念服裝,無論是具有強烈的雕塑感或毛茸茸的質感,第一眼都讓人忍不住驚歎不已。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3張

 
    在世界服裝界頗具影響力的戴安娜•派爾奈特(Diane Pernet),也是時裝部落格和網站“有陰影的時裝視野”的後臺老闆,她被桑德拉•巴克倫德(Sandra Backlund)有機的未來主義特色的形式打動,並試圖讓桑德拉認識到,應該去參加法國南部的重要的“耶爾國際時裝節”(Hyères festival),很多時裝界攝影界的人才都是在這裡嶄露頭角。巴克倫德被說服了,結果2007年在時裝節上,桑德拉·巴克倫德(Sandra Backlund)的模特走上T臺那一刻,觀眾席上頓時鴉雀無聲,她那極具藝術性的編織衫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她所設計的系列榮獲時裝節最高獎The Ink Blot Test,成為她進入國際時尚媒體視線的敲門磚。她釋出的每一件單品都是純手工縫製而成的,每一個針織碎片到了她的手中彷彿擁有魔力般而形成獨特的造型。這些看似古怪的服裝如今已獲獎無數,在許多國際頂級時尚雜誌都能看到她設計的概念服裝,在大機器批量化、程式化下生產的現代背景下,Backlund編織作品呈現出生動的靈魂,它關乎人性、家園以及記憶,帶給我們深刻的感染力。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4張

 
    在Backlund小時候,奶奶手把手地教會了她針織。這個簡單的開始我們恐怕都不會陌生,誰家沒有過擅長編織的媽媽或者奶奶,將一卷捲毛線神奇地變做帶絨線球的小帽或者有花朵圖案的套頭毛衣呢?這場溫馨的集體記憶裡,我們以淺嘗輒止的平針長圍巾劃上句號,然後就急著快快長大,快快投入陀螺一樣飛快旋轉的社會,快快學會在商場裡挑選購買精美的針織成品。Backlund卻在設計學校裡延續了小女孩時期的記憶,用當代設計理念使傳統工藝煥發新生,從中找到了自我表達的方式。選擇針織主題的原因,除了對這門古老手藝的熱愛與天生的編織才能,也是由於她的創造思路。Backlund不畫圖,不打版,她一面編織,一面設計。詩意地理解,毛線在她的編織針下,就像湧出的霧氣在空氣中幻化成美麗的圖景,自源頭冒的溪水在大地流淌出動人的形態。而由Backlund本人解釋,則是與流行了十年的解構主義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我喜歡這個流暢的過程,而不是將不同部件拼合成一個完物。對我來說,無需解構,你就可以完成這種即性創作。”在這樣的即興創作中,Backlund由一個大致的元素出發,過程中可以隨時轉換思路。在這裡,伸展的毛線完成了普通布料無法完成的隨意塑形。如果有足夠耐心,誤筆也可以延伸出另一種創意思路。難怪Backlund稱自己為雕塑家,這樣的工作過程也就好似用泥土塑像,過程是靈動的,而材料是有生命的。
 
 
    Backlund沒有任何財團的支援,靠著獲獎後的基金,不斷創造出難以投入工業生產的編織系列。由於完全依賴自己的手工編織,Backlund需要付出令人難以想象的耐心,並學會與孤獨為伴。一件成品,可能要花費300個小時,這當中的每一針,都傾注了Backlund當時的感受與情緒。目前為止,Backlund的設計系列裡單品都不超過十件,而每一件都獨一無二。且不說創作中難以複製的隨意性,編織也如同手寫,每個人的筆跡總是不一樣,造出第二件一摸一樣的成品如同天方夜譚。所以,這些年來,Backlund針耕不輟,卻沒有售出一件衣物。無法生產第二件的難處尚且在此,而這樣耗盡心血與時間的作品,充滿了創作者與物料交流,植入感情後產生的靈性,究竟應該如何標價呢?我們不知道,Backlund自己更不知道。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5張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6張

 (Last Breath Bruises的系列作品)

    我們為什麼崇尚手工,崇尚定製,並非品質兩個字便可道盡。大機器批量化、程式化下的產物就未必不精良,而它與人性手工的、家園的、記憶的背道相馳都讓人感到了文明的異化。人性的自我回歸成為後現代強烈願望。Backlund的作品,恰恰幫助人們實現了這種願望。在創作08-09秋冬系列時,教Backlund編織的奶奶離開了人世,內心的情緒的波動直接感染了設計時的創作,這個被命名為Last Breath Bruises的系列作品充滿了沉鬱的憂傷。在義大利展覽時,有觀眾撫摸著她的作品感動到流淚。人文的本質由編織物表達出來,當你可以親手感受到作品的靈魂時,怎能不感動呢?
 
    作時裝設計畢竟不同於做藝術,遇到懂得欣賞的客人,看她們穿上自己的設計才是最大的樂趣。幾年的沉澱和閉門創作後,面對求衣若渴的買手們,Backlund也開始思考如何使自己的設計品能被量化生產。這時,創立於1962年的義大利織物公司Maglificio Miles向Backlund發出了合作邀請。這家同Yves Saint Laurent、Azzedine Alaia、Sonia Rykiel、Lanvin等時裝品牌都有過合作的公司以精湛的工藝著稱,儘管如此,Sandra在一開始對此次嘗試並不抱信心,這樣全手工製成的作品,發自創意,怎麼可能用機器生產出來?然而,Miles的工作方式與一般的生產商不同,作為一個家族企業,他們對於編織的專業知識代代相傳,不但擁有高科技的生產工藝,更是慣於同不畫草圖、用傳統方式製衣的設計師合作,在徹底理解他們的設計創意後將其轉化為機器生產語言。Miles與Backlund一起,挑選了之前系列中的四件衣服進行生產試驗。他們分析Backlund的作品,不斷同她討論以捕捉設計師最初創作時賦予時裝的靈性,Miles中最資深的技師直接參與製作機器生產程式。以往的經驗中,Backlund從來不在編輯前做任何特別計劃,她只是坐定,任腦中創意傳達到指間,而這次,她欣喜地發現Miles成功地將這四件樣品生產了出來。批量化從來不是Backlund的目的,Miles用手工的態度來完成機器生產,產生的結果終於讓她看到了小規模生產的希望。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7張

(Tilda Swinton)

    Backlund說無法強迫自己去設計任何人都能隨意穿上身的衣服。靈感有心而生,在手上幻化成作品,理性無法控制。她的設計,由羊毛線在人體在塑形,絕不保護不自信的身體,加上純羊毛繁多厚重,沒有強硬姿態的女性是無法駕馭住的。有耐心的Backlund看起來柔弱,她說自己並不適合自己的設計。而將Backlund的針織物穿得最好看的,是Tilda Swinton。這個生於倫敦的女人有著剛毅的中性之美,她曾身著Backlund的作品為《Another》拍過一組時裝大片,面容冷漠而略顯生硬,體態纖長而堅韌。Backlund那些個性強烈的羊毛織物終於找到可以馴服它們的宿主。在Swinton身上,它們線條分明卻不顯得過於強烈,藝術感濃郁卻不覺突兀。衣物彷佛量身定做,人裝合一,Swinton美麗得好似雕塑出的女神。一瞬間,我們似乎也能更好地理解了Backlund的作品,它們絕不是設計師孤芳自賞天馬行空後的產物,也不應被視為藝術品這般寂寞與空洞。這漫長而辛勞的一針針下,編出的最終還是令人歎服的新時代獨立女子形象。
 

 

瑞典針織設計師Sandra Backlund手工編織教程 第8張


Q&A
    1、你曾說過從來沒有想過出國留學,目前也很享受在本國工作的狀態。這是否是因為你對自己的國家及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並能從中得到靈感呢?
    我喜歡獨自地長時間地工作,所以我想在哪裡生活對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如今,通過網路和雜誌,世界已經變得很小。此外,在創作時我也從不去考慮自己來自哪裡。因為即性創作,我放鬆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不去考慮具體的事務和其他人的所求,只是任憑作品產生。當然,身為瑞典人也是我作為自我認知的重要一部分。我的靈感大多從內在而發,這一部分自我也對設計起到了影響。
 
    2、提起瑞典的時尚,我們大多會想起著名fast fashion品牌H&M,而作為瑞典新銳設計師,你的作品被人們稱為slow fashion,這個反差非常強烈。
    在時尚,保持多元化是一件好事情。當然,在一開始我也感到了在瑞典時裝設計大環境下的無從適應。2004年,我剛從Beckmans School of Design畢業。我知道自己想發展怎樣的設計,但在本土時尚界,我找不到一個設計師樣板,沒有任何模式可以參考。所以,我依照自己的想法創作了一個完全私人的設計平臺。我曾經非常忠誠地遵照了自己的想法,而現在,很多瑞典時裝學校的學生都說我的創作方法激發了他們。所以,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設計實用易混搭的日裝並不是瑞典時尚的唯一出路。
 
    3、你認為手工編織的精髓是什麼?
    儘管堅持手工製作,但我所做的一切都並非刻意讓自己的作品看上去與眾不同。甚至我並不覺得是自己選擇了編織,一切只是自然地發生了。我曾經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藝都試驗過希望呈現的立體效果,而羊毛編織是最完美的一種方法。對我來說,編織即意味著創造自由。
 
    4、當下,fast fashion變得越來越流行。對此,你認為人們應該如何迴應呢?
    我從來就對批量化的產品有所反感。大規模生產以促進快速巨大的經濟利益正在毒害著當今的時尚。對於那種以in和out建構出來的時尚觀,我無法忍受。製造潮流並不是時尚的唯一定位。如今,決定流行色澤和剪裁的群體早已失去了他們的獨立性,即使缺乏對時尚歷史和知識的理解,潮流也能被輕易製造並推廣。對於這些所謂的潮流,人們應該尊重自己的內心選擇,而不是盲從。當你真心喜歡什麼東西的時候,即便沒有人告訴你,你也感覺得到。
 
    5、作為它們的創造者,你如何解釋自己同這些針織品之間的關係呢?
    我的作品非常非常地私人化。當我編織的時候,我真的把自己鎖在工作室裡,完全封閉起來。我從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裡尋求創作靈感。詩人們用詩來完成自我表達,而我用時裝設計。
 
    6、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嗎?
    我想我耐心到有些極端。同時我也相信,耐心能讓你更好地發掘和發展自己的才華。
 
    7、與Maglificio Miles的合作讓你的作品有了被生產出來的可能,你有計劃過未來嗎?
   我感到自己正邁向新的方向。儘管我仍希望繼續發展自己的設計理念,但這種新的感覺十分強烈。同Miles的合作專案給我帶了希望。有時候,你需要逃離自己固有的工作方法,退後一步,再帶著新鮮的理念前行。我剛完成自己的秋冬系列,它延續了我一貫的手工編織方法,但我已經受到了新觀念的強烈召喚,進入新的領域。目前為止,我的設計仍只是呈現在雜誌上的畫面,帶給人們視覺官感的體驗,我希望它能真正地被人們所分享。
 
    8、在Last Breath Bruises這個系列的創作過程中,你的奶奶去世了,可以談談這段經歷嗎?
    從一開始,我就感覺到這個系列是關於傷痛的,但我並不明白為什麼。那天,我在工作室裡的時候從陡峭的樓梯上摔了下來。後來我才知道,就在那一刻,我親愛的奶奶也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這一切聽上去有些詭異,但在我們之間,總有些特殊的聯絡,所以我並不覺得奇怪。一面忍受失去她的打擊,一面創作這個系列,出來的作品充滿了私人感情的表達,非常的憂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bianzhi/l66q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