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文化創意 >編織 >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紡織是紡紗與織布的總稱。針織是紡織品的分類,有針織物、機織物,是用織針把各種原料、各種品種紗線構成線圈、再經串套連線成針織物的工藝過程。針織產品除供服用和裝飾用外,還可用於工農業以及醫療衛生和國防等領域。針織分手工針織和機器針織兩類。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20世紀初至上半葉中期,中國紡織工業逐漸形成上海、青島、天津三大基地“三足鼎立”的格局,其後快速發展,被人們譽為中國紡織工業的“上青天”時代。

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紡織博物館2009年1月7日正式開館,位於澳門路150號(蘇州河南岸、澳門路北側、昌化路東面、長壽路橋西北翼,繫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原址-前身為始建於1878年的上海機器織布製造局),戶外展示面積1500平方米,室內展示面積4480平方米,是一家地域性行業博物館。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2張

 
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集中展示了上海紡織的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發壓迫鬥爭的悲壯歷史,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光輝業績。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演繹了上海紡織六千多年的產業歷史和文化。 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工業旅遊基地、申九“二二斗爭”革命紀念地。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3張

 
地址:普陀區澳門路150號   郵編:20006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6:00;週一及春節長假館休
公共交通:76、105、801、68、206、830,軌道交通3、4、13(在建)號線中潭路站
  

青島紡織博物館

青島紡織博物館2009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地處青島絲織廠和青島印染廠的原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青島天幕城內,由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聯合青島紡織總公司共同打造。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4張


紡織博物館共分為四層:一層為紡織復原車間展廳,展示了紡織業基本的工藝流程;二、三層為歷史展廳,全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紡織業的形成與發展和新中國成立後青島紡織業的輝煌與貢獻,二層內設多功能廳,可舉辦會議、服裝表演、服裝釋出、各種大賽。曾成功舉辦少兒寶貝大賽、迪信通杯手機寶貝大賽、新絲路少兒模特大賽(預)決賽;四層為紡織科普互動展廳,通過互動使遊客瞭解高科技紡織知識和現代高科技紡織的發展趨勢。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紡織工人的傑出代表郝建秀同志為博物館寫了館名。綜合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
 
2012年10月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山東省科協授予“全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全市未成年人社會課堂”;2010年被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2012年10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每週二至週日免費對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現役軍人、青島紡織人和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全國科普日”、“市北科技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遊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廣泛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科普氛圍,有效促進了公民科普素質的提升。青島紡織博物館是青島這座城市發展的縮影,是青島這座城市崛起的見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是文化旅遊、工業旅遊的新亮點。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5張

 
地址:青島市市北區遼寧路80號青島天幕城2號門
開館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30——下午5:00
交通狀況:乘坐2、8、211、217、218、221、222、232、301、320、326、365、371、隧道3路、隧道7路車利津路站;5、20、21、24、209、303、305、325、366、隧道4路、隧道8路車華陽路站下車行走至天幕城2號門

 

 天津紡織博物館

天津紡織博物館2010年5月8日開館,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天紡大廈內,建築面積1861平方米。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6張


該博物館展覽主題為“天津百年紡織”,館藏資料涉及15大類,分為古代紡織,近、現代紡織,當代紡織和專題展區四部分,展出文獻300餘冊、圖片5000餘幅,器具2000餘件,展陳文字說明達5萬餘字,以大量歷史照片、文獻資料、產品、裝置等實物展現天津紡織工業百年曆史變遷,包括:天津紡織老照片、史志、老商標、老廣告冊、老紡車、紡織影像資料、各個時期的證章證件和獎盃、服飾及紡織原料等。為拉近與遊客的距離,館內還設定了可以操作的手搖木紡車和木織機,遊客可以上機操作,親自體驗古代紡紗織布的辛苦和樂趣。
 
博物館當代紡織展區一角,以“神七”飛船宇航員走出艙外為背景的展示窗內,展出著一塊乳白色布料,是由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榮澤紡織分公司與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所合作,成功開發的宇航員艙外服保溫防護層(與太空接觸層)面料。這種成本價在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面料,由特殊纖維雙層織造而成,具高強度、耐高溫、抗衝擊、防輻射等特性,經權威機構檢測,可抵抗太空壓力、溫度、輻射等多種極端環境,能夠滿足宇航員出艙需要。
 
博物館“社會名人與天津紡織”展板內,通過照片等集中展示馬三立、華羅庚、張海迪、郎平、李寧等社會名人與天津紡織的情緣故事。其中,相聲演員馮鞏還設有專門的實物展臺。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馮鞏少時在紡織學校讀書,參加工作後第一個單位就是紡織廠,而離開天津紡織從藝後,他依舊難捨紡織情緣,於2006年自導自演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影片《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該片在津首映後,好評如潮。記者在該館看到,由馮鞏所在原企業提供的展示物品,包括影片的影像帶、天津紡織工業局開具的馮鞏工人介紹信等。
 
紡織工業的“上青天” 上青天紡織博物館手工編織教程 第7張

各類紡織機械及其複製品成為展館內的最大看點。除具百餘年曆史、來自河北任丘一農家的木鐵紡織機外,復原後的黃道婆所發明古代最早紡織機械;1920年由美國企業製造、北洋紗廠購進並一直使用到2008年的粗紗頭機;由日本株式會社加地鐵公所1921年製造的立式開棉機以及改革開放後天津自主研發紡紗機等也都在展館顯著位置陳列亮相,可讓遊客更加直觀地感受天津紡織歷史的厚重。
 
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天紡大廈內
開館時間:每週三與週日兩天的早9點至下午4點市民可免費參觀,如果是團體參觀,則需要預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wenhua/bianzhi/5ppd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