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製作窩 >

流金歲月 >老照片 >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被建築家羅哲文稱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是美麗而獨特的。在最中國的園林裡面,不時與西洋風邂逅:西洋玻璃,歐式壁爐,拱形門洞,百葉門窗……這座獨特園林的主人,卻不是晚清改革的急先鋒,而是追求傳統理想的隱士。他們在中西合璧的揚州園林裡,朝朝暮暮地生活,變得既堅持又變通。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寄嘯山莊”
何園的舊名叫“寄嘯山莊”,名字是園主人何芷舠取的,園門上的書法也是他親自題的。所謂“寄嘯山莊”,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意,透露出何芷舠的歸隱心情。安徽人的“揚州夢”

秋日的陽光在船廳上薄薄灑了一層。船廳的船舷用漢白玉砌成,四壁是玻璃所做。我置身其間,宛如在甲板上一般。

船廳屬於揚州何園的東園。何園被建築大師羅哲文稱為“晚清第一園林”,頭銜不小,可如果放到中國園林的“全明星陣容”中去,位置就不顯著了。論壯闊,不如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談委婉輕盈,不如蘇州園林;就連在揚州,聲名也不如個園。然而我卻鍾愛此園,因為千姿百態的園林中,它的獨特讓人過目不忘。比如說這船廳,在中國園林中雖不罕見,但大量使用玻璃材料的做法卻是少之又少。而且這僅僅是“開篇”而已。

從船廳往外走去,宛若凌波微步。腳下並非真水,而是鵝卵石與瓦片鋪成的地,紋路作“水波粼粼”狀,是中國園林裡“旱園水意”的佳作。仔細向“水面”看去,原來還有圖案,比如“松鶴延年”、“如意蓮子”、“九鹿藏鬆”等圖形,都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紋飾,代表著福、祿、壽等心願。玻璃材質,傳統紋樣,帶來新舊交融的有趣景觀。

船廳兩側有楹聯曰:“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船為家”——原來這是一個人的家。初來何園時,我曾認為這是一家揚州人的園子。

此園不僅身處揚州,而且揚州風格十足。比如東園北面粉牆上,緊貼著太湖石做成貼壁假山,雖非揚州獨有,卻是此地擅長的。因為揚州大戶的園子,往往建有高牆,既遮擋視線,又顯得呆板。可在一面粉牆上做出貼壁假山時,就把牆變成了一幅畫,人宛如畫中游一般。園子南面還有牡丹廳一座,牆面磚雕自然是牡丹,但花紋有疏有密,枝葉有正有反,彷彿春風吹送,正是晚清揚州的磚雕傑作“風吹牡丹”。

然而園子的主人竟然不是揚州人,而是安徽人何芷。澳大利亞學者安東籬寫過一本《說揚州》 的書,認為這個古老而聞名的城市,其實是一個園林的“殖民地”。“本地人在18世紀的園主當中根本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幾乎無一例外,揚州私家園林的擁有者都是鹽商,……大部分園主都是徽州人。”

揚州地處江淮要衝,隋煬帝開鑿運河後,成為南北水路交通樞紐。而明代中葉商業與手工業的發達,讓揚州攀到了繁榮的頂峰。各路商人接踵而來,其中以徽商居多,而經營壟斷行業“鹽業”的鹽商,更佔了其中大部分。“腰纏十萬貫”的富商到了揚州,在此地建宅建園,樂而忘返。

安徽望江的何家不是鹽商家族,卻比任何一個鹽商家族都要輝煌。為家族帶來好運的人叫做何俊。據著名作家、歷史學者宋路霞的《何汝持家族五代傳奇》載,何俊在道光八年(1828年)中了進士,並被皇帝欽點翰林。他的任職地是富饒的江蘇,擔任過江蘇督糧道、兩淮鹽運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等職,總而言之,兩淮的糧食與食鹽大政,長期把持在何俊手中,因此何家不僅發了家,還發了財。

19世紀50年代,太平天國戰爭席捲江南,何俊把軍需管理得井井有條,聲譽日隆。不幸的是,他沒有看到戰爭的結束就死於任上。直到戰爭平息之後,才有人為他撰寫墓誌銘。此人比何俊小26歲,是他的安徽老鄉、姻親,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

何家與李家的姻親關係是“三角關係”。何俊有子何芷,娶了道光九年狀元兼安徽老鄉孫家鼐的侄女為妻,而這位孫夫人,又是李鴻章大哥李瀚章的乾女兒。何家、李家、孫家,既是姻親又是老鄉,組成“三角聯盟”。

就這樣,在官位、財富和姻親的三重保障下,安徽何家一躍成為豪門大族。

何俊的兒子何芷,也當過鹽官和糧官。後來又當上湖北漢黃道道員,兼任江海關監督。儘管沒有像李鴻章那樣領銜洋務,何芷也算是躋身洋務之中了。是他的“洋職”為何園帶來了洋氣嗎?

不過何芷似乎並不滿意自己的“洋職”。1882年,仕途正旺、正當盛年的何芷突然掛印辭官,到揚州隱居。而他詩意的棲息地,就是前幾年剛剛建成的“寄嘯山莊”,後來叫做何園。

所謂“寄嘯山莊”,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意。看來,何芷的官場生活並不舒心。

我又定睛看了一下眼前的玻璃船廳,只見上題“桴海軒”三字。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也許在何芷看來,外面的世界已經聖道凌夷。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2張
鳥瞰何園
何園大體分為五部分。從東門進去,船廳、牡丹廳、讀書樓等組成東園;蝴蝶廳、桂花廳圍繞水池及水心亭,是為西園;往南走的園居部分,則有供養母親的賞月樓和一家人居住的玉繡樓;往東經過正廳與歸堂(清·楠木廳)、客舍騎馬樓,就進入片石山房;最後一部分是何家祠堂。私家園林裡的這座大型作品,滿足了“行望居遊”的中國園林理想。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3張
玻璃船廳
這是東園的船廳,四壁通透,人在其中,宛如置身甲板之上。這種效果,與大量運用西洋材質——玻璃有關。“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借景效果本是一種中國式的意境,卻是通過西洋玻璃營造出來的。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4張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5張
隱士的“仙閣”
這是西園的水心亭——小方壺,是道教中神山仙閣的象徵,傳遞出一種歸隱的淡泊心情。置身其間,或環眺,或俯觀,令人忘俗。具有傳統情懷的仙閣,前面的曲橋卻是鐵鑄的。“中魂洋材”,毫不突兀,渾然一體。最後的“神山仙閣”

東園船廳的北面,是何芷大公子何聲灝的讀書樓,聯接著樓廊,我順著樓廊向南走去,進入西園。

何園的樓廊委實壯觀。複道樓廊,串起全園各大主樓,宛若彩虹飛落。走在上面,移步換景,使原本有些平直的佈局,變得餘味無窮。此樓廊長1000餘米,比頤和園的長廊還要長。

走到西園,偌大一個水池映入眼簾。水池東際一座小亭,如小方壺浮於水面。入亭坐下,倚欄臨水,俯觀魚遊之樂,環眺樓廊之美,恍若置身仙境。

池中方亭,在揚州園林中被稱為“小方壺”。古老的《列子》一書中有:“渤海之東有大壑,其中有五山,三曰方壺。”方亭居於水,是神山仙閣的象徵。

在揚州園林中,建造這類含義的“小方壺”已是最後一次。關於它的構思、誕生,何芷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十分符合主人當時歸隱的心情。神山仙閣,正是隱士所求。

後來我翻到何家親戚葉玉麟為何芷所作傳記,他對何的歸隱有一番理解,即“蒞蘊蓄有餘,意不欲乘勢極功名”。何芷退隱之際,正是清政府洋務大興之時,他作為攻克太平軍的功臣之子,本是大有可為,卻選擇急流勇退。中國傳統中有“懼滿溢”的思想,何芷可謂躬身踐行。

葉玉麟曾到揚州何園小住。他“觀其父子兄弟,雍容進退,有禮讓先子之風益”。

何芷非常注重子弟的教育,自己雖退隱官場,卻鼓勵子弟追求功名。水池西畔有一小廳,是何家少年讀書的地方。其中種植桂花樹多株,不少是百年老樹。桂花飄香,預示著何家子弟“蟾宮折桂”。

就在何芷退隱近十年之際,他的長子何聲灝被光緒皇帝欽點翰林,與祖父何俊一起成就了“祖孫兩翰林”的佳話。

在“退隱”與“仕進”的迴圈中,何家似乎又要攀上高峰。

何芷三子均有功名和頭銜:何聲灝為翰林院庶吉士官主事,記名軍機章京;何聲煥為兵部郎中;何聲潤有附生的功名。但當他們被保薦為道員這樣的實權大官時,卻紛紛拒辭不受。何芷的三個兒子,更願意隱居在何園這座“城市山林”中。

不過,隱士之家並非與世隔絕。池北一座巨集麗的樓臺,昭示著主人接納外客的胸襟。此樓寬七楹,主樓三間稍突,兩側樓平舒展伸,且屋角起翹,宛若蝴蝶的兩隻翅膀,叫做“蝴蝶廳”。這裡是何家男人宴請賓客的場所,既可做家庭宴飲,也可接待外客。

蝴蝶廳的巨集麗氣象,在蘇州園林裡難覓蹤影。揚州園林的建築層數和跨度,並沒有超出一般園林的規模,但空間的體量比較大。這種格局,有點像北方的園林。建築家陳從周先生分析,揚州的建築是北方的官式建築與江南民間建築之間的一種介體。這其中原因,與鹽商的財大氣粗、對皇家園林的模仿等有關。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6張
玉繡樓與複道樓廊
上世紀30年代,何聲灝一房迴歸何園。他們站在玉繡樓上,遠眺園景,享受著安寧而閒適的生活(圖1)。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7張
玉繡樓的房屋平行排列,完全摒棄了中國傳統的廳廂結構。而貫穿其間的複道樓廊,如一座壯觀的立體交通橋(圖2)。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8張
複道樓廊把何園各部分聯接貫穿起來,通過圖3的樓廊,能從西園來到玉繡樓。連線西園與玉繡樓的什錦漏窗,則營造出隔而不斷的意境。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9張
從漏窗望去,可在不同角度觀賞玉繡樓:磚牆代替木柱,拱形門洞,百葉門窗,透出一派西洋風情(圖4)。

在何園巨集麗的蝴蝶廳裡,到底來過哪些外客呢?想必有一些新人物吧。因為就在這世外桃源般的西園裡,我仍發現了一點帶有洋味兒的細節。比如湖心亭前的曲橋,就採用了西洋傳來的鐵鑄欄杆,只是欄杆圖案仍是中國傳統的紋樣。

隱士何芷,也是一個“追趕時髦”之人。學者鞠培泉就認為,何園大體上遵循“中體西用”的原則。西園的核心“小方壺”,是以“中學治身心”,營造出海上神山的景象,以期成為主人退隱後的精神家園。而用更現代化的住宅和生活設施,來提供更好的物質環境。簡單來說,涉及精神層面的是傳統的,涉及實用層面的則是新式的。

當我只看了東園與西園時,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些言過其實。何園只是一位宮裝的美女,在頭髮或腰間佩戴了一點胡人的裝飾而已。

但我很快發現自己言之過早。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10張
何園裡的孩子就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中逐漸成長。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11張
歐式壁爐
如果說玉繡樓的外觀是中西合璧的,那麼它的內部裝修和陳設,則是西風壓倒了東風。圖中的歐式壁爐,在玉繡樓乃至何園裡大量運用,帶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12張
西洋床
玉繡樓裡大量採用西洋床。中式床只有一邊可以上下,而西洋床則兩邊都可以上下。這不僅僅是形式和舒適的問題,還是倫理關係的體現。一邊上下的中式床,反映出夫妻之間的尊卑關係,而西洋床則體現出男女平等的新風。帶有中國血統的洋樓

西園水池周邊的粉牆上,是什錦洞窗和水磨漏窗。窗那邊,一座紅樓若隱若現。

空窗一分隔,景觀的層次也變得豐富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對景”,即通過空窗使園林的兩部分互相“借景”。對於粉壁高牆的揚州園林來說,眺望園外的景色往往是奢望。所以在園內通過空窗來引景洩景,增加層次變化,就成了上佳選擇。

但什錦漏窗還承擔著更重要的責任——溝通內外。據建築家陳從周先生推斷,“小方壺”曾是納涼拍曲的地方,因為周圍水波環繞,能產生迴音,增強音響效果。但女眷們只能在牆隔壁的宅園內,透過牆上的什錦窗觀看戲劇。

與西園一牆之隔的南部,就是何家人住的宅園了。由於聽說了那個隔牆觀劇的推測,我曾一度認為牆那邊一定是庭院深深,門鎖重樓。然而,我卻發現了一個與想象完全不同的地方。

樓前一株百年古樹,綠蔭如蓋,花白如雲,叫做“廣玉蘭”。又有古繡球樹交相掩映。因此此樓喚作玉繡樓。

這裡的確是朱樓,而且屋簷飛翹,是傳統歇山頂的樣式,卻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凝視半晌,我突然意識到,最大的異樣感來自於空間佈局。玉繡樓有前後兩排住宅樓,複道樓廊把它們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但它的房間是一梯一戶的獨立套間,平行排列,沒有主次間之分。這與中軸對稱、廳廂結構的傳統民居大異其趣。

至少從形式來看,玉繡樓拋棄了傳統的倫理秩序,採取了一種大體平等的房屋佈局。

越往裡走,“西化”愈發明顯。門窗採用了國外經典的拱券形狀,而玻璃門窗外面罩的竟是百葉門窗。百年前的門窗還能活動,一如新裝上的一般。

門窗裡面,歐式風情滿溢而出:西洋的吊燈、法式的壁爐、中西合璧的梳妝檯……

如果說船廳只是點綴了西洋裝飾的中國樓,這裡的玉繡樓就成了帶有中國血統的洋樓。

19世紀末的中國,洋樓已大量出現,但在園林裡建洋樓卻十分罕見,因為這涉及到中國文化的“道”。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道”、“器”之分,建築本是歸在“器”一類裡。英國學者李約瑟研究中國科技史,認為1911年以前,中國的化學家都是道士,規劃師是風水師,建築師只是匠人。在傳統觀念中,匠人的作品又有何大道可言?然而園林卻是個例外。明代士人計成在《園冶》裡說:“第園築之主,猶須什九,而用匠什一”。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園林要“載道”,要體現主人的情趣、志向乃至靈魂。

說到園林的洋樓,許多人會想到圓明園的西洋樓,並以此認為中國園林裡有洋樓並不罕見。但在“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中,西洋樓只佔很小的比例,它完全仿照外國樣式,體現的卻是天朝上國無所不包的氣度。它與人的生活和思想,並不發生深刻聯絡。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13張
開放的中式廳堂
這是何園的正廳“與歸堂”。中堂不是傳統的太師壁,而像一幅國畫,實際上是用大塊玻璃映出的廳外竹石。西式通透的玻璃與中式莊重的樑架搭配,一掃中式廳堂的封閉和沉悶,洋溢著開放和明快的情調。

帶有中國血統的洋樓玉繡樓,卻真正經過了何家主人的改造,朝朝暮暮地影響著一個家族。

除了日常安居的玉繡樓,南邊的正廳“與歸堂”也有一些特異之處。主廳的正立面兩邊,各有一塊4平方米大、厚度達9毫米的玻璃。有了這兩塊大型玻璃的映襯,主廳顯得更加高敞、明亮。據說這玻璃是主人特意購買的法國貨。如此大規模的玻璃運用,在當時的私家園林中十分少見。

我進一步凝神細觀,想看看這樣的“新玩意”是否還有,果然發現在東西兩副廳裡,安置了歐式的壁爐。不過更有趣的是屋簷下,不見傳統建築中的掛相、掛落或雀替,而是裝飾整體似三角形、斜邊為圓弧卷、中間鏤空雕刻草龍的撐牙,並與簷柱搭接,不禁讓人想起歐式建築中常用的柱拱式造型。

放棄了傳統格局的住宅樓、採用了西式裝修的大廳,醞釀著某種不可逆轉的變化。就在隱居何園近20年時,何芷作出一個選擇——舉家遷移上海。

那是1901年,《辛丑條約》剛剛簽訂,姻親李鴻章去世不久。揚州的商業由於漕運的衰落而江河日下,上海則成為一個充滿希望的大城市。揚州大戶們紛紛南下,尋求租界的庇護和新的商機。

但對於這個隱居已久的大家族,上海充滿危險和挑戰。何園長大的孫輩們,開始一改傳統讀書人的做派,代表家族在生意場上拋頭露面。他們買了不少大中型官營企業,或是官商合辦企業的股票,如輪船招商局、漢冶萍公司等;又投資大清戶部銀行、阜豐麵粉廠和中孚銀行。這些孫輩英才中,何聲煥的長子何世模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幾乎成了“股神”,買的股票總是大賺。何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至於靜安寺路上的何家花園也越蓋越大,連大官商盛宣懷家的公館也相形見絀。

“隱居”何園近20年的大家族,一到“魔都”就聲勢驚人。這份新環境中的應變能力、開拓能力,到底是何家的天賦呢,還是與那座中西相容的大花園有關?

何園 『中國洋樓』裡的隱士家族老照片欣賞 第14張
人間孤本,片石山房
高大的粉牆,緊貼著明末大畫家石濤的片石山房。地形不大,卻佈置得十分自然,疏密得當,片石崢嶸。山房其實是用小石堆疊而成。石濤和尚對石材進行了嚴格的選擇,以石塊的大小,石紋的橫直,分別組合模擬成真山形狀,宛如天然。“先鋒派”與“傳統派”

1935年,何聲灝率領家人,回到闊別已久的何園。父親何芷已去世,何聲灝也到了遲暮之年。而何家在上海的那棟洋房花園早已變賣。

儘管何家人能力超群,但也不能免疫於商場與政治的風波,他們的生意在民國元年遭遇大失敗。由於軍事形勢緊張,南京臨時政府發行“軍需公債”籌款。為了表達對民主共和的支援,何世模鼓動同事和親戚朋友認購400萬元鉅款。誰料南京臨時政府沒維持多久,孫中山就被袁世凱取代。袁世凱不願意為南京臨時政府的公債買單,再加上北洋政府一年比一年窮困,這批軍需公債拖了十幾年才還清,而在這十幾年中,物價不知漲了多少倍。

何世模只好自認倒黴。但那些信賴他的親戚朋友怎麼辦?他父親何聲煥道,“人施於己者不可知,己施諸人必無愧爾”,並決定“罄產以償”。為了填補這筆巨大的虧空,何家二房損失慘重,以至於到了分家之際,何聲煥宣佈放棄對祖產何園的繼承。這份德行被何家二房的後人寫到何老太爺的《行狀》裡。

大家族散了,何家幾房人做了不同選擇。何家老二房由於放棄對何園的繼承,遂一心一意留在上海。這一留,又闖出了新天地。何世禎與何世枚感於家難,雙雙赴美學法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他們在法律界乃至政治界聲名鵲起,何世禎更成為國民黨中的重要人物。何世禎等還不忘三代興學的志願,在上海創辦“持志大學”。何芷字汝持,“持志”就是指從他開始的志願,一種充滿理想的士大夫之志。

何家二房可謂家族中的“先鋒派”,卻也有傳統士人的情懷。

何家老大房迴歸何園。如果說30多年前的何園,做了推動何家“走出去”的功臣,那麼這時的何園又成了歸隱之地,撫慰著滿懷疲憊的心靈。

老大房可謂何家人中的“傳統派”,大多醉心於詩詞書畫。何園處處為他們提供靈感。這早在何芷時就奠定下基礎。何芷酷愛書法,四方搜求精品,何園因此所藏日豐,比如石刻書法,就有蘇東坡的《海市帖》、顏魯公的《三表》、蘇東坡的木刻《竹圖》及《唐人雙鉤十七帖》等傳世精品。繪畫作品也不少。何芷甚至在興建何園之際,買下一稀世珍寶,雖然不是畫作,卻是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唯一的疊石作品——片石山房。石濤本是大明皇室後裔,幼年時遭明亡慘變,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為僧。他喜愛山水,遍遊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到了40歲後,走得累了,選擇在揚州定居下來。石濤創作大量畫作,成為一代宗師。他也擅長於疊石造山,並把對繪畫的理解融入假山中,但存世作品只有片石山房一座,被稱為“人間孤本”。何芷買下它時,在一旁再造新園,使新舊融為一體,即今天的何園。

我從與歸堂往東走,經過騎馬樓,再往東就到了片石山房。這裡有一小池,池北假山奇峰突起,迎風聳翠。沿著石壁曲折攀登,可達峰頂,峰下築有正方形的石室兩間,即是“山房”。整個佈局看上去,主次分明,疏密得當。更難得的是,宛若天然。按照陳從周先生的分析,此處疊石採用了石濤畫論上的“峰與皴合,皴自峰生”之法,疊出了“一峰突起,連岡斷塹,變幻頃刻,似續不續”的畫意。

在俯拾即是的詩情畫意中,老大房的子孫愈發的鐘靈毓秀,在詩詞書畫上頗有造詣,尤其是何世偉、何祚忻父女,更卓然成家。

何家老大房的風度,讓我想起古代的名士。何園骨子裡面的氣質,還是傳統的吧。不過選擇何園作為“歸隱之地”,至少也能做位“時髦的隱士”。

在天下大亂的時代,隱居生活終於難以持續。抗日戰爭打響後,何園裡的老大房走上顛沛流離之路。後來儘管歷盡艱險回到何園,但斷炊的窘境把他們徹底推到絕境,何園再也守不住,只得出售換米。

這個出過翰林、畫家,也出過博士、商人的何園,不再是一個家族朝朝暮暮的棲息地。但何家的傳奇還在繼續。無論江山易幟,何家仍舊代有人才出。比如何家大房女兒何世璜的二小姐王承恩,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貢獻頗多,是功勳卓著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何祚庥,在科學與人文兩個領域頗為活躍,被稱作“兩棲院士”;還有許多從事科研、教育的何家人才,散落在各個崗位。他們既堅守理想,又豁達變通,與那座曾經的家族園林遙相呼應。


責任編輯 / 馬賽屏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uowo.com/suiyue/laozhaopian/20jnp.html